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访谈 > 访谈

叶海林:发挥云南的区位优势,重点打造好和印度支那半岛国家的合作

时间:2018/6/23 10:20:46|点击数:

  2018年6月13~16日,“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新时代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务实合作”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在昆明举办,共有来自18个国家的300余名政要、智库代表、企业代表、媒体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叶海林研究员就南亚、东南亚国家对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认知,云南应该如何发挥优势,开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等的相关问题接受了论坛宣传报道组的采访。

  

  问题一:2017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您认为南亚、东南亚国家是怎么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叶海林:从现在看,南亚、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期待主要是经济领域的合作,聚焦在发展上,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来提升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是南亚、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主要需求。在地缘政治和地区安全方面,中国目前在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地区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比以前大了,但是我们还不能认为中国已经是两个区域的主要安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这一方面,南亚、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需求会增加,但是中国是不是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为地区安全与和平稳定作出贡献,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深化。现在来讲,主要还是经济上的需求。从安全上、地区稳定上讲,双方还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一部分国家有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意识了,但是还不能说已经形成共识。

  问题二: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命运共同体,中国应该如何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

  叶海林:首先要审时度势。考虑到我们的能力及利益所在,在南亚东南亚两个方向推进“一带一路”,推进经济上的合作,特别是在实现互联互通和地区一体化方面,我们具有优势,同时我们也有当地国家对我们的期待,实施起来相对顺利。目前主要是要落实好《愿景与行动》和2017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若干倡议。同时,中国也要努力去探讨如何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提供安全上的公共产品。虽然我们不能为南亚、东南亚国家提供整个政治、经济的一体化的框架,但也不能只管经济,不管安全,因为南亚、东南亚地区现在出现的很多现象,不是经济的问题,更多的是地缘政治的问题。尤其是在美国提出印太战略以后,中国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中美两国在南亚、东南亚地区利益角逐上,这是中国战略方向的关键。

  其次,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印太战略?如果只靠“一带一路”是肯定不够的。印太战略具有很强的政治安全和军事色彩,中国在这一方面应具有相应的准备和思考。一方面,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印太战略的实施成果和实施情景;另一方面,也要认真地思考在南亚、东南亚方向和中国竞争的对手,如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不见得都是用经济手段和中国竞争。开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要避免本地区蒸蒸日上的地区合作的势头被印太战略削弱或中和,这些都需要纳入思考。

  我个人认为,现在中国在周边具有很好的基础,但不能只是靠目前的经济合作。东南亚国家有一种说法: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这种想法对中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同中南亚国家打交道的时候也要注意消除这种误解。

  问题三: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命运共同体面临哪些方面的困难?

  叶海林:在经济方面,“一带一路”实施五年了,也需要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合作方面的相互需求没有完全对接,相互需求还存在差异,我们有我们的优势,他们有他们的需求,但是彼此存在一些误解。比如说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很多人将“一带一路”误认为只是中国的,他们只是配合,中国就应该承担更多的成本,他们参与是在为中国的发展做贡献。这个想法在中国看来完全不是事实,所以在这一类的问题上,实现认知上的认同很重要。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中国—南亚东南亚论坛,但是中国与伙伴国家还没有完全实现在“一带一路”的性质、发展目标、动力来源等方面的意识上的统一,认识上、需求上都还存在差异。

  在地缘政治方面,整个地区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一带一路”的发展是有挑战的,“一带一路”最初提出的时候,反全球化势力,包括所谓“特朗普现象”,都还不存在。当时的反全球化势力虽然有,但不是主流,现在无论是全球的互联互通,还是经济的一体化,自由市场和周边地区的地区合作都遇到了非常大的反弹。现在“一带一路”推行促进地区合作和加强连通性为目的的合作规划,存在一些挑战,因为目前很多国家对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持怀疑的态度。

  另外,印太战略推出后,对抗气氛在变强,整个国际环境不利于合作。国际体系在调整和变化中,对抗性、矛盾性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推进“一带一路”会面临更多的阻碍。再加上一些原有的地缘政治矛盾和一些中国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从现在来看,地区环境和国际环境都有一些消极面。

  问题四: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命运共同体将给南亚东南亚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发展机遇?

  叶海林:命运共同体,目前还不够具体,还无法多说。但我们看到,“一带一路”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周边国家对“一带一路”的参与热情也在增加,早期收获的一些项目也证实了“一带一路”是有价值的,对促进当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将来进一步做好还是可以预期的。现在看,我不认为说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在“一带一路”上遇到了挫折,只是说我们需要更好地总结经验,我们还是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前行。但有一个比较担忧的问题, “一带一路”的确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不是唯一的总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的一个期待,但也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

  我们要保持开放性的心态,在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合作的时候,除了“一带一路”以外,我们还有其他的、正常的双边关系和区域小周边关系。如上合组织、中国—东盟“10+1”、“10+3”、澜湄合作等,我们不能让“一带一路”取代其他的一切合作。尤其是不能让南亚、东南亚国家误以为我们除了“一带一路”,别的我们都不关心、不在乎,这是要特别注意避免的。这样做首先对“一带一路”不利,这样实际上是给“一带一路”赋予了很多不属于它的任务;其次对中国与其他这些国家的关系不利,给人一种强加于人的现象。所以在这一个问题上,我们要更加注意方式方法,特别是中国在与这些国家合作的时候,我们要强调“一带一路”,但不能把“一带一路”弄在一个筐里,什么都放进去。人类命运共同体也一样,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建设的长远目标,而不是说现在就要实现,需要通过合作不断地去填充它。

  问题五:当前我们应该如何向周边国家阐述中国新时代的外交思想?

  叶海林: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到要充分发挥全方位外交,实现政党、人民团体的外交作用,这体现了智库的重要性。除了官方的对话以外,一定要重视“二轨”和民间交往。我认为,媒体的相互认知和报道,从中国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在去向别的国家推介自己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对不同的国家提出不同的方案,要根据别人的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在对外宣传时,不宜用同一个模块说话。我们知道英语中有一句话:如果你要买别人的东西,你是可以说自己的语言的;如果你要卖一个东西给别人,你要说人家的语言。“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一个好主意,我们希望跟别人合作,但是要把“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概念让更广的人接受,还需要因地制宜,我们需要从他们的角度去说。

  “一带一路”好不好,大家都说好,很少有人会说不好,但是我们与国外对话的方式是需要商榷的,因为大家关注的侧重点可能不一样。中国是个大国,又是经济上的强国,所以我们的很多表述是比较宏大的,战略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视角。我们面对的很多邻国在经济上是个小国、弱国,甚至是穷国,他们关心的问题往往比较具体。比如,前几天的菲律宾的官员和学者给了我非常深的印象,在谈到中菲关系时,他们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绝对想不到的。中国认为中菲关系的问题是南海主权争端、美国的作用等,他们的第一个问题是渔权。这就反映出中菲两国在看待同一个框架下的问题时,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现在,我们希望更多的国家来认识中国,所以需要更多地关注到别人的关切点。中国需要理解他国的关注点,大家所处的位置不一样,视角就不一样。不能要求别人和我们同一个视角。我认为让别人倾听我们的声音之前,我们可能得先想想他们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从这个切入点去和人家做交流,效果要比用一套所谓的国际话语来包装“一带一路”要好一些。

  问题六:在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新型国家关系的过程中,云南可以做什么?

  叶海林:从合作方向来说,云南还是要发挥区位优势,重点打造好和印度支那半岛国家的合作。把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的资源用好,云南的发展机遇就很大了。至于印度、孟加拉国等离我们较远的国家,我们可以努力。在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中,云南地方层面的努力是能够产生效果的,比如和缅甸的合作,因为我们是相邻的,但有一些合作,是中央努力才能有效果的,不是一个区域小周边合作的机制构建问题,而是战略和政治问题,比如中印关系。所以我认为,云南要立足于区域小周边的视角,发挥好支撑轴的作用。把云南搭建成中国西南数省和印支半岛国家的联通枢纽,这才是云南的特色,才是云南人能做得好的。至于说更远的,那些事不是云南省当地的机构能解决的问题,更多的还得看整个的国家战略。

  眼下看,云南发挥好2015年《愿景与行动》里赋予云南的作用就是一个比较适中的目标。实际上看,中缅、中老、中泰和中柬的合作,不管是出现的机遇还是问题,都是云南框架下能解决、协调的,至于中印这不是云南框架下的问题,这是解决不了的。和孟加拉湾的合作更多的也需要国家战略,但是在与东南亚半岛国家的合作中,云南是有优势的。

  越南这个国家和印度是很相似的,中越关系是国家间关系,主轴是政治上的,地方的作用有限,但在中缅关系中,云南的关系非常突出。所以站在云南的角度上,我们要考虑到什么事是我们能做的,什么事是我们不能做的,什么事是我们不太管得了的,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和排序,目标不宜大,做实就很好。

  目前,云南连通东南亚南亚的交通枢纽慢慢已经形成,这块是云南可以做得好的,但需要注意,我们要搞的是经济通道而不是通道经济,不是提供交通就算完成任务,实现真正的跨边境的区域小周边合作是需要地方层面在很多事情上捋顺的。

  专家简介:叶海林,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南亚研究》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中国南亚学会秘书长,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理事,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国际战略所所长,西藏自治区发改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采访、整理:孙喜勤   审核:王国平)

来源/作者:第六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新闻报道组/孙喜勤 责任编辑: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