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提出了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一宏伟目标。”“学习十八大精神要与云南的文化强省理念结合起来。”“十八大要求我们拥有更加开放和创新的精神。” 11月15日,来自不同领域的12位专家学者们纷纷发言,在云南省社科界畅谈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上畅谈自己所在领域与十八大精神结合的心得体会。
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红苹表示,此次座谈会邀请12位专家围绕十八大报告的12个部分作专题发言,就是为了动员、引导全省社科理论工作者为学习、阐释、贯彻十八大精神而行动起来,为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努力。
杨福泉
要展开具有云南特色的各种国际交流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这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博大的胸怀和深远睿智的世界眼光。”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认为。
杨福泉说,以云南当前积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的桥头堡,建设边疆繁荣稳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工作而论,也是在为推进中国的国际合作,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多方面合作而进行的扎扎实实的工作。“我们要充分挖掘云南的国际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优势,展开具有云南特色的各种国际交流。”
杨福泉研究人文社会科学多年,他认为,云南有着独特而丰富多彩的人文社会科学魅力,可以为中华民族的形象争光添彩,使世界感受到一个多元一体、和谐共存、异彩纷呈的中华民族文化魅力,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云南在多年来致力于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强省过程中的交流实绩,证明了云南可以在中国的国际交流、国际合作中扮演独到的角色。
李炎
建设适应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炎,最为关心的自然是报告中对于文化的阐述。李炎认为,报告强化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才能得以激发,文化强国建设才有希望。
李炎称,云南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十多年来,紧紧围绕民族文化大省和强省建设,在文化体制改革、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一些值得总结和推广的云南经验。但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进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困难.
李炎认为,建设文化强省,就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创造活力,更新观念、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适应民族地区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交流与合作,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推动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提升云南民族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还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社会和全体民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李炎说。
杨宇明
“美丽中国”助云南实现人与自然协同发展
提到十八大,省林业科学院院长杨宇明显得有些兴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独立成篇地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并列,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反映了党的指导思想在与时俱进,在不断地适应当前形势、适应人民的新要求。”
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杨宇明认为,云南26个民族在与各自所处自然环境及对生物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在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思想的指引下,形成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此时要紧紧抓住国家和我省深入实施“两强一堡”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和加快“森林云南”建设,实施“青山绿水”计划,建西南生态屏障,创兴林富民大业,努力把我省建成生态系统更加完备,林业产业更加发达,森林文化更加繁荣,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森林云南”,为构建我省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奠定坚实基础。
“现在已经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我们要在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科学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努力实现云南人民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杨宇明的话里充满信心。
言论亮点
越是长期执政的党,越需要重视党与人民的关系。十八大提出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强调了党的生存基础。——云南省委党校党建部主任吴家骥
未来八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只有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云南师范大学教授 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