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和党中央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用什么样的新概念和新理论总括这些重大创新成果,成为全社会尤其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九大终于揭晓了答案,那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高境界和大气势的指导思想,承载着满满的政治自信和时代担当,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政治勇气和历史使命,是当前和今后引领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新时代”是新思想的鲜明标识。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也赋予其鲜明的特性与品格。因此,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首先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深刻内涵。从十九大报告来看,“新时代”的内涵至少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来理解。就国内而言,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经由站起来、富起来,步入强起来的新阶段,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这是自鸦片战争一百七十多年来,最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民族复兴的前景更加光明。就国际而言,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不仅表现在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更表现为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下诞生,并彰显新的理论特质,展现出充满自信与担当的精神。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十九大报告就新时代的总任务、主要矛盾、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强军目标、外交战略和政治保障等八个方面做了明确阐述,并提出了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中,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
第一,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的规定,不仅阐明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和战略步骤,而且凸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使命和历史担当。
第二,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论述。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表明新中国成立60多年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今后工作的着力点要逐渐转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上来。“美好”一词,意味深长,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三,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论述。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选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这些精辟论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规律的认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政治自信。
第四,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赋予党崇高历史使命的同时,报告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全面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使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和民族脊梁。报告提醒全党,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些重要论述,前所未有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烈使命意识!“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这样的朴素而纯真的语言,却发布庄严的政治告诫!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阐述。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报告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这些重要论述全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第六,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十九大报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表达了崛起的中国对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崇高事业的担当意识。其中,“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是抵制冷战思维和零和游戏,推动人类文明交融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必将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和支持。
在展现出高度自信的同时,十九大报告也对我国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有清醒而深刻的分析。报告告诫全党: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考虑到中国的发展水平和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这样的定位应该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成熟和政治上的清醒,也使全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