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刚成立时的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到今天成为繁荣昌盛、国力雄厚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中国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同时也与中国外交70年来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根本利益,时刻维护国家良好发展环境,不断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密不可分。深入总结中国外交70年的重要特点,对于在新时代推动外交事业不断发展,展示中国外交在世界舞台上的坚定立场、鲜明形象和独特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征程中,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进程中不变的主线。新中国伊始,中国政府制定实施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充分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基本内涵。例如,“另起炉灶”是和旧中国的外交彻底决裂,另行和外国建立全新的外交关系。近代以来,帝国主义通过侵略将中国打压在国际社会最底层,旧中国外交无法做到独立自主。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这一伟大历史任务。新中国外交创立之初就要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外交的屈辱状况,建立全新的独立自主的外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中国外交创造了“谈判建交”这一新形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平等谈判建立外交关系,这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和风骨。由此,独立自主贯穿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外交活动中,既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开拓中国外交发展的新局面和新境界,独立自主的外交特色更加突出、更趋完善。2015年4月,亚非国家领导人汇聚雅加达,共同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独立地处理国家事务,自主地选择国家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从本质上看,中国外交坚持的独立自主包含多重含义。首先,强调中国外交自身的独立自主性,即中国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不受其他国家干涉;其次,表明中国尊重他国的独立自主性,即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再次,呼吁世界各国应互相尊重各自的独立自主性,和平共处,反对以强欺弱,反对霸权主义。
和平发展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新中国成立后,首先确立了和平外交路线,中国愿在自主平等基础上和各国发展和平友好关系。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和十几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这是中国和平外交路线的生动体现。之后,虽然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但中国没有动摇执行和平外交路线的决心。为促进对外关系发展,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经提出,便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新中国的和平形象与和平外交路线逐渐获得广泛认同。此后,中国外交得到快速发展。至1965年,约有40多个国家与中国正式建交,到1970年代,和西方大国建交的目标基本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未来前景,在1980年代中期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确定为中国对外政策的总方针和总原则。此后,中国一直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在这一原则指引下,中国对外关系坚持和平发展,决不走以军事战争或武力威胁的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目前,世界上已有170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们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始终愿意尽最大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2019年4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这样做的。同时,中国决不会为了和平发展而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国家不要指望中国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上也出现了“中国威胁论”等噪音。这既是一些人认知上的误读,也是根深蒂固的偏见。对西方国家污蔑抹黑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威胁论”,除了中国政府和各界人士进行有力驳斥和澄清,最有力的证明就是中国的国家行为和外交表现。在数十年外交成就面前,种种“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的自信和自觉。
合作共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世界的潮流。“合作共赢”是世界各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成功应对各种世界性问题的必由之路。在中国外交发展的伟大历程中,合作共赢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最早制定的外交政策中就已经包含了对外合作的要素。当时中国表示,愿意和世界上所有国家包括未建交的国家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发展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因此,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的起点,也是中国外交的逻辑必然。20世纪50年代初,尽管面临严密封锁,但仍未阻挡中国开展对外经贸合作的步伐。在“平等互利”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及对外经济合作发展更加迅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与国际社会的深度互动与融合,转化为更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共赢实践,更加深刻地体现了我们一直坚持的合作共赢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丰富和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和实践。2014年6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的讲话,强调“要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弘扬这五项原则,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共同建设合作共赢的美好世界”。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指出,“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近年来,中国外交中合作共赢的特点更趋突出。2018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强调,“面对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中国坚持走开放融通、合作共赢之路”。此外,“合作共赢”也成为“上海精神”和“金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认同和支持。无论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不断推进,还是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同时,推动实现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人类交往更深入、更广泛的基础上,合作共赢日益成为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的突出元素,不仅指引着中国外交的未来走向,而且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外交传统的基础上,在对外工作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带领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促进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外交学院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特邀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