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4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程,中国外交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初打开国门,到今天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日益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完善和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倡导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40年来,中国外交开拓前进,不仅为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自强不息的古老东方大国、发展中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外交品格和风范,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坚持党对外交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外交制度是管理一国对外关系的各种制度的总和,也是一国外交思想得以贯彻、外交实践得以展开的制度保障。中国外交制度是日益成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外交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外交发展的根本特征。
40年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的中国外交,保证了在基本理念、主要政策及其执行上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确定性,这是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制度保障和宝贵制度经验。中国的外交制度有效避免了一些国家因政党频繁轮替而导致的外交政策多变,也有效避免了一些国家因否决政治而对国际合作造成的消极影响。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下的中国外交制度具有高度连续性和稳定性,保证了中国外交理念和政策的一以贯之,为外部世界同中国打交道增强了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化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职能,负责外交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制定有关外事管理规定,加强和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外交统筹协调更加有力。
坚持正确价值观引领
40年来,中国始终将维护自身核心利益和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判断和处理国际事务,公平公正、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外交政策和实践。坚持正确价值观引领是中国外交的鲜明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对话协商,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中国倡导的正确义利观,将“义”置于重要位置,以道义和公平正义为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正确义利观不承认丛林法则、霸权主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以富压贫,强调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正确义利观是对西方国际关系“利益至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等理念的超越。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明确提出当今时代应当遵循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在正确价值观引领下,中国在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放眼全球、胸怀世界,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外交的总体方向和目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正确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改革开放后,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互动日益频密,外交体制机制日益完善、职能范围不断延伸拓展,走出了一条新型大国外交之路。40年来,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同时,中国正确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既为自身发展争取和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也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在经济方面,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释放出巨大发展活力和能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中国通过自身发展,为世界提供机遇,赋予经济全球化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内涵。在政治方面,中国拓展外交格局,不以意识形态和政治阵营划线,同政治制度各异、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在文化方面,中国积极推进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主张只有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会丰富多彩、欣欣向荣。中国日益成为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世界人民友谊的桥梁纽带,成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促进国际体系以和平方式向更公正方向发展。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进入了深度磨合期,中国遇到的挑战将更严峻、竞争将更激烈。如何进一步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世界格外关注。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他郑重宣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处理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主动把握国际格局变化大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近5年来,中国提出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践行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生活得好。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外交舞台越来越广阔。
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外交在继承以往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的40年。40年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创新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大力推进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
40年来,中国外交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推进理论创新。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理论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内涵、逻辑特征、制度基础,在实践形态上赋予首脑外交、政党外交、立法机构外交、军事外交、多边外交、民间外交、经济外交、援助外交以新的含义和内容。中国同世界各国各方建立了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关系体系,这套体系的特征是合作协商而不是对立对抗、是开放包容而不是封闭排他、是互利共赢而不是你输我赢、是相互尊重而不是一家独大,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大国外交发展模式,成为新型国际政治文明的重要代表。中国外交理论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论资源。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重大抉择:究竟是退回保护主义、孤立主义,还是推进更加包容普惠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究竟是回到冷战对抗,还是合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究竟是搞意识形态划线和价值观输出,还是鼓励促进各种文明交流互鉴?新时代中国外交对这些问题作出了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进一步展现了中国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立时代潮头,把握世界大势,亲自擘画运筹,提出了一整套外交新理念新举措新战略,指导中国外交呈现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成就。我们从容应对国际局势深刻演变、全面参与全球事务和重大国际行动,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我们积极建设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落实“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向国际社会贡献越来越多的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我们主动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大举措,并承担相应义务,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
5年多来的外交实践和行动,诠释了中国外交是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外交,是不断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外交,也是理论和实践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外交。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以坚如磐石的定力与决心,成为世界重要的稳定力量。中国将继续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苏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