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周昆、秦会朵:夯实文化“四力” 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时间:2024/4/1 8:48:00|点击数:

 

  周昆 秦会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从“体用”范畴来看,文化主体性是“体”,文化的四力是“用”,“体用不二”“体用一源”。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就必须坚持“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夯实文化“四力”,进一步巩固文化主体性,走稳新时代文化自信之路。

  夯实文化引领力:坚持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新时代新征程,要夯实文化引领力,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必须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之作为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纲领,夯实文化引领力。其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第二个结合”,从方法论的高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中的基本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的“两个结合”,体现了百年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化解了中华民族遭受的文化危机,巩固了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历史性地证明了新时代必须继续加强党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引领作用,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夯实文化凝聚力:坚守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新时代新征程,要夯实中华文化凝聚力,必须坚守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其一,坚持“第二个结合”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化也是由多民族多元文化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而成的。夯实文化凝聚力,必须从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传统出发,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二,坚守中华文明统一性,赓续新时代铸就共同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中,坚持“两个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带领中国人民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共同的理想信念,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

  夯实文化塑造力:坚持守正创新,塑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新时代新征程,要夯实文化塑造力,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大势,不断回应新的现实需要。其一,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守马克思主义文化理想,用唯物史观推进文化建设,在固本培元、疏源浚流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在文化领域各条战线的实践中不断夯实引领时代的文化力量。其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筑更具现代化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塑造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更加自信昂扬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夯实文化辐射力: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新时代新征程,要夯实文化辐射力,必须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其一,广泛吸收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以平等互敬的姿态与不同文化文明对话融合,打破隔阂,促进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辐射力。其二,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具有中国风格的能被世界其他文明理解和接受的话语和叙事体系,向世界展示可以通达的现代化中国形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作者分别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乐投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TOU SPORT民族文学所助理研究员;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艺术学项目《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及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A2023YZ09)与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时代家风建设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J0069)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作者: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