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桦:当代傣族文学历史题材小说 跨境书写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
时间:2024/3/13 17:44:33|点击数:
柏桦
在当代傣族文学历史题材小说中,跨境书写是一个极其独特的现象,蕴含着厚重、饱满的爱国情操与家国情怀。
一、《南国情天》:情天恨海,碧血丹心
方云琴、征鹏合著的长篇小说《南国情天》(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背景,展现了一幅视角开阔宏大、情节跌宕起伏、个人情感与历史动荡交织的动人画卷,通过建构一个不同寻常的跨国婚姻传奇故事,歌颂了跨国、跨年龄、跨阶层的真挚爱情,赞颂了中缅人民的深厚情谊,传达了中西方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动人魅力,是一部把中西方历史文化、文学创作手法熔为一炉,兼具时代精神、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佳作。书中也借助滇西抗战,展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人公丹瑞·埃利是意大利人和缅甸傣族人的混血儿,15岁时,为了支付弟弟佐耶昂贵的医疗费用,她身不由己嫁给比自己大20多岁的中国勐畹坝傣族土司刀承宗。一勐之主刀承宗并未乘人之危,反而对丹瑞倍加呵护,给予她快乐成长的空间,“他要用尽全部心血,去浇灌这朵爱情之花”。刀承宗不忍让丹瑞再受大夫人的折磨,把她送回娘家。日军狂轰滥炸丹瑞的家乡勐古,刀承宗奋不顾身抢救丹瑞弟弟,身负重伤,丹瑞深受感动……历经重重磨难,丹瑞对刀承宗的爱由“父女之爱”升华为“男女之爱”,他俩传奇、坎坷的爱情长跑终成正果。
丹瑞之母桂香教育女儿:“傣族的家园连在一起,共饮一江水,同住一个寨,共种一片田,都是本族,我们傣族人死也必须死在故土上。”桂香的话,深刻地揭示了傣族人民的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
《南国情天》这部跨越中缅、穿越时空的鸿篇巨制,它承载的不是简简单单的儿女情长,它有着厚重的历史背景和多维的人性视角,它歌颂了中、缅傣家人血脉相连的深情厚谊,赞颂了傣家人在抵御外敌入侵时同仇敌忾的勇气和力量,以及誓死守护国土、保家卫国的浩然正气。
二、《傣锦情丝》:此爱不关风与月
方文琴中篇小说《傣锦情丝》(原载1994年《边疆文艺》)蕴藏着丰厚的傣族文化密码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方文琴小说多以爱情题材、女性角度为主,以描写刻画曲折的人生经历、动人的情感故事、细腻的心理描写、鲜明的人物个性、自强的坚韧品格见长。心系祖国、热爱家乡的方文琴用心用情编写故事、刻画人物,傣族文学擅于抒发感情的特点,在她的小说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和发挥。《傣锦情丝》作为一部主题思想积极、艺术手法娴熟、人物形象生动、情感真挚饱满、承载着傣族文化与家国情怀的小说,它的思想、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一份织锦,牵出一段横跨中缅两国、穿越20余载岁月、令人唏嘘不已的如烟往事。艾相生长于中国瑞丽江边界的傣乡——织锦之乡荷花寨,他深爱的女子,是荷花寨的织锦能手依月。艾相与依月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且志同道合,他们都热爱傣族织锦,共同编织爱情的美锦,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
但人生无常,依月怀着无限眷恋、怨恨、无奈、恐惧,亡命异国他乡。突发的灾难,让真心相爱的人儿一生抱憾。
艾相与依月尽管也曾隔山隔水苦苦相盼,最终仍只能天各一方各安其命。国内,艾相与暗恋他多年的广西壮族姑娘秋实结为连理;缅甸,依月得知艾相结婚后,嫁给了爱慕她多年的纺织工程师昂貌。他们虽然都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过着事业有成的幸福生活,但仍令人有“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
小说结尾,作者并未多愁善感地把艾相、依月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甚至在缅甸仰光也未能见上一面(擦肩而过)的人生遗憾带给读者,而是借艾相之口留下了一段回肠荡气的结语:“把心留在故乡,把情留给亲人。尽管继承织锦情缘的不是我和你的后代,但那大青树叶和素馨花叶的情丝,那灿烂的傣锦瑰丽已永远把我们的心相系。爱情、友情、亲情、胞波之情,愿所有的真情挚爱流向潺潺不息的爱河,让世间条条爱河奔向博爱之洋吧!珍重,我的爱!”
至此,两个人的爱情升华为两个国家人民的胞波之情、爱国之情。胸怀广阔,立意高远,正是这部小说的灵魂所在、成功所在。
三、《停云落月》:浮云游子意,落叶归根情
方文琴中篇小说《停云落月》叙述了美丽善良、才华出众的摩雅(傣语:女医生)南瑞身不由己远走异国他乡,历尽磨难,20余载后回归故国的故事,颂扬了傣家儿女忠贞不渝的赤子之心与初心不改的家国情怀。
南瑞生长于风光旖旎的美丽傣乡曼利寨,她在这里留下了人生最美好的回忆。邻居傣医爷爷和孙子岩旺上山采药时常常带上南瑞,教她识别药草,对她怜惜呵护。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南瑞的身世浮出水面,她是被抱养的,父亲是民间草医,去台湾后下落不明……接着,南瑞被批斗,累及家人……最终,南瑞带着心灵的创伤和万般的不舍含泪离开祖国和家人,投奔姨妈。南瑞在异国历尽坎坷并陷入牢狱之灾……出狱后南瑞为避免惹祸上身,出家为尼。
姨父在泰国偶遇南瑞生父,南瑞生父已是名医富豪。南瑞与父亲团聚,后又到台湾求学,考取当地最好的医科大学,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成为闻名遐迩的傣族名医,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父女欢聚的欣喜快慰、事业成功的风光无限,抹不去南瑞对祖国、对养母一家和岩旺哥哥的魂牵梦萦。当时,两岸尚未通航,南瑞只能隔着浩渺烟波,望穿秋水,望断飞雁……“隔山隔海,音讯难传,把这一生一代一双人的心远隔千山万水,遥望茫茫海峡,可谓真愁海峡地角两处,销魂相思相望,天为谁春?!”令南瑞倍感欣慰的是,20余载,岩旺哥哥一直在等她,就像海上的灯塔照耀着她的回归之路。
方文琴写的岂止是一位历尽磨难的傣家女郁积心底20余载的绵绵乡愁,她写的是海峡两岸余光中式的乡愁啊!
终于,海峡两岸的民间探亲开始了。流浪的燕子在阔别故土20多年后漂洋过海飞回来了。“江对岸影影绰绰的傣寨,南瑞看到了那棵大榕树,那伸出一条条气根,虽不很粗壮但也繁枝茂叶郁郁葱葱的大榕树!”这棵大榕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根脉,顶天立地,生生不息。
方文琴小说中秀外慧中、柔中带刚的女主人公令人难以忘怀,她们的赤子之心从未更改,她们昂扬向上的爱国精神、真挚浓烈的家国情怀令人敬仰。
四、《边境线上的开场戏》:守土有责,寸土必争
多永湘短篇小说《边境线上的开场戏》(原载《边疆文艺》1983年第2期)紧锣密鼓地讲述了一场弘扬主旋律、充满正能量的“边境开场戏”。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先是设置谜团吊起读者胃口,然后抽丝剥茧层层拨开迷雾,场景的用心设置,气氛的着力渲染,使得“开场戏”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在场感。开篇写道,文化站工作人员迈罕要去北京出席全国文化站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如此重要的出行,她却姗姗来迟。头天下午,美丽端庄、苗条俊秀、歌声婉转的拉允寨傣戏队主力演员依嫩十万火急地登门向迈罕求援,只因依嫩的老公孟靖借口演戏不是种田人的分内事、耽误农活,不让她参加晚上的开场戏演出。这真是火烧眉毛令人心焦……为确保“开场戏”顺利演出,迈罕跟随依嫩回家调解矛盾,对孟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是想让我们的边寨热闹起来,到处充满歌声、充满欢乐,我们不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去占领阵地,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就要渗透进来。孟靖哥,这边界上发生的一切你是亲眼得见的,我们一松懈麻痹,人家就乘虚而入,难道你容忍那些腐朽的文化来腐蚀我们的青少年吗?”傍晚,村痞冒阴冷把依嫩堵在竹林小径,言语调戏,动手动脚,依嫩痛斥冒阴冷。孟靖看到了这一幕,明白原来是冒阴冷暗恋依嫩多年无果,记恨在心暗中作祟,在孟靖面前造谣说依嫩与会计埃喊亮有不正当关系……至此,孟靖这把“难开的铁锁”终于打开。
晚上,孟靖不仅陪着妻子去参加演出,而且积极接电灯、挂布幕、参加乐队伴奏。迈罕不敢有丝毫松懈,现场坐镇指挥,确保万无一失。开场戏舞台就设在距离界碑不到300米的空地上,吸引了全寨男女老少、边民前来观戏。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歌声、锣鼓声、欢笑声持续到凌晨。
《边境线上的开场戏》刻画了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边境文化站工作人员迈罕不辞辛劳恪尽职守,为捍卫祖国传统文化锲而不舍寸土必争的典型人物形象,与小说开篇的叙述遥相呼应:正是这样的基层干部,才有资格去北京出席隆重的表彰大会。边境线上的开场戏,是一场爱国爱党、振奋人心、鼓舞干劲的好戏。
来源/作者: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