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攸扬:做好古籍资源的研究工作

时间:2023/9/4 9:30:04|点击数:

  

  古籍文献记录着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壮大的演进历程,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文化,世代相传的价值理念和思想精神,是树立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基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调研、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为新时代古籍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坚定“培根续脉,传于后世”之决心,让古籍传下去。古籍文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自2007年起,我国就启动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2022年,“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印发;2023年,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复核抽查系列工作推进……这些指导性的文件和工作,无一不体现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及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决心。做好新时代古籍工作,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坚守“古为今用,传承文化”之初心,展示古籍当代价值。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最初含义是以文教化。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籍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情怀、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新时代的古籍保护和研究工作,要做好古籍版本的保护、整理和注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原生性保护修复和再生性综合利用,让世人读得懂,才能让其传下去。要深入挖掘它们的历史价值与思想内涵,把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要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坚持“推陈出新,匠心独运”之恒心,促进古籍“活”起来。我国现存古籍约3000万册,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独一无二的财富,它令我们无愧于文明古国的桂冠。古籍能够长久无损地保存下来,并非易事。进入新时代,古籍工作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也是做好古籍研究和挖掘工作的重要遵循。我们未来的古籍研究工作要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VR技术充分结合,运用数字人文技术为研究领域带来新元素,凝聚多方智慧,协力推动古籍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与传播。

  坚定“以勤为依、慢功细活”之耐心,赓续千年文脉。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中华文明具有的5个突出特性中,“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位列首位。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是与中华文化包括文献记载尤其是古籍保护传承分不开的。近20年来,重大考古发现不断涌现,须加快各类出土文献整理研究成果出版。此外,推进文化传承,我们还应看到,古籍整理出版不仅要满足学术研究工作者的资料需求,也应顺应人民群众阅读古籍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古籍存在一定的阅读难度,需要在传播手段和方法方面大力创新,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受众容易接受的语言阐释经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做好古籍的研究和挖掘工作,促进古籍活态传承,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作者系乐投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TOU SPORT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攸扬)

来源/作者: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