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颖娜 侯胜 杨芍丨推动新时代云南文艺创作再攀新高峰
时间:2024/9/13 10:59:37|点击数:
摘要
云南因独具特色的人文自然资源优势和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一直是文艺创作的沃土。本期邀请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副研究员马颖娜,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研究员侯胜,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芍,以《推动新时代云南文艺创作再攀新高峰》为题,谈了推动云南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思考。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云南因独具特色的人文自然资源优势和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一直是文艺创作的沃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与正确指引下,云南文艺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13个文艺门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迈入新时代,云南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力争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不断超越过去,勇攀文艺“高峰”。
01全力打造文艺创作绚丽的“百花园”
20世纪50年代,我们党提出了繁荣发展文艺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云南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党的文艺路线和政策指引下,掀起了“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的新中国文艺创作热潮。特别是20世纪50至60年代开创的少数民族类型电影,更是成为那一时期文艺创作的代表,《五朵金花》《阿诗玛》《芦笙恋歌》《山间铃响马帮来》等影片,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引起了极大轰动。尤其是《五朵金花》的创作,更是让“五朵金花”超越其自身文本的属性,成为一个符号化的概念。改革开放以后,云南文艺创作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春天,云南省文艺事业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改革开放同行同向,取得了显著成效。
进入新时代,云南文艺繁荣发展的活力得以极大激发,各艺术门类百花竞放、异彩纷呈。重点打造了“七彩云南”“香格里拉”“茶马古道”“西南联大”“聂耳音乐”“郑和下西洋”等文艺品牌;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戏剧“梅花奖”、舞蹈“荷花奖”、杂技“金菊奖”评选和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等国家级重要文艺赛事中不断获得重要奖项。文学创作方面、影视艺术创作均成果显著,许多作品荣获专业奖项。文艺研究方面,自2014年设立国家艺术基金以来,云南省累计获得资助项目115个、资助金额6983万元,项目数量位居西部前列。丰硕的文艺创作成就和成果,不仅充分展现了云南文艺创作的新作为和新气象,更是云南文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勇攀文艺“高峰”的真实写照。
02浓墨重彩抒写“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云南文艺创作保持正确方向的政治保障。在云南这片充满多元文化和独特风情的热土,文艺创作只有紧紧围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这一主题,才能够聚焦时代主题,展现三迤大地发展巨变,激发边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其中反映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电影《阿佤山》、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报告文学《独龙春风》、讲述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带领团队扎根云南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扶贫产业的话剧《农民院士》、以“西畴精神”为主题创作的纪录片《干才有希望》等作品,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反映人民的愿望,传递正能量,激发广大群众的奋斗精神,使得作品不仅能够深入人心,同时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进入新时代,云南文艺紧扣时代主题,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抒写着云南新的时代风貌。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云南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一系列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绘画、摄影作品,展现了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之美,如《七彩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摄影集。在乡村振兴方面,涌现出了一批反映农村新变化、农民新形象的文艺作品,如澜沧县原创拉祜族舞蹈节目《摆出一个春天》因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文化自信而深受观众喜爱。同时,为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各级党委、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和出台专门扶持政策,云南省人民政府专门设立“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每年投入超5000万元资助重点文艺项目的创作和生产。通过扶持的优秀文艺作品,不仅展示了云南的发展成果,也进一步坚定了边疆人民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文艺的力量,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激发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云南的发展建设中来。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云南文艺精品的创作正是按照这一要求,以人民生活的土地、人民生活的场景、人民生活的感悟为创作幕布,谱写了人民生活的美妙乐章。其中,话剧《桂梅老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于2022年荣获了第十七届文华大奖。实践证明,云南文艺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03充分凸显云南独有的优势和特点
云南是我国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大通道,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使云南成为了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前沿阵地,也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展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文化交融方面,云南持续开展“七彩云南·文化周边行”访演活动,连续举办“跨国春晚”系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以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澜湄电视周、中缅胞波狂欢节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推动《吴哥的微笑》等一批文化产品成功走出国门。通过积极落实中央“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政策,着力发挥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融的优势,通过不断创作推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从文化交融的层面积极探索与周边国家构建多层次民心相通合作平台。
此外,通过连续举办“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南亚东南亚戏剧展演”“东南亚·南亚摄影展”等活动,云南的文艺作品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力。云南的舞蹈作品,如彝族民间舞蹈《烟盒舞》在对外文化交流互动中大放异彩,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多层次、多门类的文化和艺术交流成为云南沟通南亚东南亚的桥梁,推动了中华文化和云南民族文化“走出去”。云南独有的区位优势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通过拓展更多的文艺作品对外交流平台,促进了与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合作,使云南的文艺作品持续走向国际舞台,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云南多元文化的魅力。
0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文艺创作多出精品力作提供了重要指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为文艺创作的核心理念,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云南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影片,不仅用影视语言展现出云南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美好社会主义建设场景,更是用艺术的语言在影片中传递了以“中国共产党好”为共同情感诉求、以“新中国主人翁”为共同身份认同、以“社会主义好”为共同精神家园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价值映射,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表达。改革开放以后,云南更是涌现出大量反映民族团结的文艺作品,如电影《花腰新娘》让观众看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散文长卷《在高黎贡山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云南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与奋斗,展现了他们在共同的家园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这些文艺作品,就像一条条情感纽带,将云南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在一起,让云南的文艺创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云南文艺届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文艺创作中要充分展示云南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弘扬中华文化“交融汇聚、多元一体”的特色,力争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动云南文艺创作出更多“高峰”力作。
[本文系云南省社科规划社会智库项目《新时代10年宣传思想工作的成就和经验研究》(项目批准号:SHZK2023421)阶段性成果]
来源/作者:社会主义论坛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