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郭娜:坚决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切实维护好国家生态安全

时间:2020/7/1 11:26:44|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两赴云南考察调研,始终牵挂着云岭大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仅指出了要把云南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还亲自查看了滇池保护治理情况,作出了不能吃子孙饭,要造福人类,把绿水青山真正变为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议程,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全党上下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更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中国将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云南省拥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等诸多美誉,拥有良好的森林植被和众多的高原湖泊,是多条国内国际大江大河的上游和源头,是我国内陆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云南生态地位特殊,肩负着保障我国西南生态安全、维护区域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赖以生存的家园建设得越来越美,坚决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切实维护好国家生态安全。

  一、深化对生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古埃及文明到玛雅文明,从古地中海文明到我国黄河流域文明,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兴衰演替都与生态安全问题密切相关。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的基础性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生态安全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具体来说,生态安全包括生物安全、环境安全和系统安全,是一个以追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动态调整和发展的体系概念。生态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军事安全一样,都是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安全领域。生态安全是其他安全的载体和基础,同时也受到其他安全体系的影响和制约。生态系统一旦被打破稳定状态,自然环境遭到污染、有害生物物种肆意生长和传播、资源过度开发,必然会影响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最终危及国家安全。生态安全还影响着国际安全形势,气候变化、大气污染、跨境水资源管理等跨国生态安全问题会影响国与国之间、区域间国家关系走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这是在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表明党和国家构建生态安全性社会的重大决心,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福祉、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深远的影响。云南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生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高度出发,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眼,不断提升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能力和水平。

  二、坚决筑牢国门生物安全防线,防止任何有害生物入侵

  国门生物安全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全省25个国家一二类口岸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的任务,是对外开放和国际来往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防治有害生物入侵的重要屏障。随着云南全方位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跨境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物流形式多样化,口岸疫情疫病传入风险和进境动植物检疫监测和处置难度进一步加大。必须把维护国门生物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严防外来疫情疫病及有害生物入侵,把保障国门生物安全作为履行职能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加强国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在口岸及边境地区筑牢生物安全第一道防线。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口岸查验检测、除害处理、隔离等技术设施基础;要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与境外相关部门的技术交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开展风险分析和预判;要强化口岸查验力度,提升检验有效性和精准性,积极推进口岸检验检疫规范化建设;要强化风险管控机制,构建标准化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建立系统化应急处理机制;要强化国门生物安全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升相关教育力度,引导公众树立自觉保护国门生物安全的意识。

  三、坚决筑牢美丽云南环境安全防线,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环境安全是生态安全的基础性组成部分。云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取得显著成效,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1%、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稳定达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8.9%、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

  然而,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云南多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生态环境治理欠账多,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必须充分认识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性,勇于担当,以建设美丽云南为目标,坚决筑牢我国西南环境安全防线。继续推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新突破。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继续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继续推进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坚决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把生态环境风险纳入常态化管理,完善监管机制;继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和预警预测能力,提升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的能力,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生态环境风险挑战的准备;继续完善生态环境安全长效工作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机构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等。

  四、坚决筑牢绿色生态系统安全防线,大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系统安全是生态安全的支撑。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越稳定,抵抗外界破坏和防治环境变迁的能力就越强。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谁就拥有未来发展更多的选择权。云南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和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制定出台了全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率先发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和《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

  云南虽然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但生物物种分布地域狭窄,种群规模小,个体数量少,适应性差,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我们必须筑牢绿色生态系统安全防线,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抓紧抓实。要务必守住生态红线,根据“三屏两带”的生态安全格局,系统保护生态红线内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使生物多样性宝库更加牢固;要务必保护好自然保护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按照《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云南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要务必完善政策体系,完善野生动物肇事商业保险机制等政策法规,使生物多样性保护走上法制化轨道;要务必严格执法,重点落实好各项政策法规,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合执法机制,开展集中联合执法,坚持日常执法、突击执法;要务必强化宣传教育,借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昆明召开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各层次的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视程度,提高公众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来源/作者:郭娜/民族文学所 责任编辑: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