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马颖娜:花开全国香飘海外的《五朵金花》

时间:2023/12/18 16:59:13|点击数:

  即使岁月流转,匆匆一甲子,蝴蝶泉边一首《大理三月好风光》依旧萦绕苍山洱海之间。电影《五朵金花》的主题曲,承载了白族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也将观众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9年10月,电影《五朵金花》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片在全国公映。影片讲述了云南大理两位白族青年阿鹏与金花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纯真、质朴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积极、乐观、上进的社会主义边疆少数民族的新生活画卷。当时的新中国是年轻的、朝气蓬勃的,影片勾勒的美好场景,也成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艺术表达。

  

  五朵金花剧照

  寻找“金花”

  1959年初,文艺界掀起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高潮。周恩来总理十分看重国庆献礼作品,对送审中央的作品都一一过目。他看了一些影片后,认为献礼影片中太多政治口号、缺少电影的美感和轻松愉快的表达,于是对时任文化部部长的夏衍说:“你不久前不是去过云南大理吗,是否能写一部以大理为背景,反映边疆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喜剧影片?”夏衍答复:“我不熟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但可以推荐一个人来写。”

  夏衍推荐的便是女编剧赵季康。赵季康虽是浙江嘉善人,但她的作品多以细腻的笔触反映西南少数民族生活。1959年2月底,当时在勐海县锻炼的赵季康、王公浦夫妇接到云南省委宣传部通知,便立刻回到昆明。云南省委宣传部部长袁勃亲自安排了工作,请他们写一部以大理的山光水色为背景,以白族人民载歌载舞为内容的轻喜剧片,但是时间紧迫,只有一个星期。“一个礼拜?这么短时间能写出来吗?”赵季康听了有些急。好在她和丈夫1954年去过大理,对“三月街”的赛马和其他风俗很熟悉,并以此为基础,草拟电影提纲。从大理采访回来的滇剧团编辑席国珍为夫妇俩介绍了大理的情况,她特别提到了白族姑娘杨秀珍为纸厂上山砍竹,因大雾迷路,困于山间,受尽饥寒,纸厂职工寻找她的真实故事,这深深打动了赵季康夫妇,于是他们决定将寻找杨秀珍的故事改编为寻找“金花”。

  之所以用“金花”这一名字,王公浦后来回忆说:“席国珍谈到许多杨金花、赵金花、杜金花的名字,于是我们就问,白族姑娘是不是叫‘金花’的人很多?她说是。这一下就触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马上就酝酿以金花名字引起的误会,构成剧本主线。为了展现大理人民公社轰轰烈烈搞生产的气势,我们编排了12朵‘金花’。”赵季康夫妇为了给男主角取一个响亮的名字,费了一番工夫,恰巧此时,时任大理州宣传部副部长的张树芳来昆明开会,赵季康夫妇便连夜找到张副部长,询问白族小伙子最常见的、最喜欢的名字有哪些?“他说了几个,我们认为阿鹏的名字很响亮。”男主角的名字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三天后电影《十二朵金花》的提纲写成了,省委宣传部部长袁勃读完提纲后,认为故事很有意思,但提出“金花”太多,有七朵就可以了。于是提纲改为《七朵金花》,并由赵季康携带电影剧本初稿到北京向夏衍汇报。夏衍给予了充分肯定,就故事情节及艺术表达提出了意见。赵季康又对剧本进行了大幅修改,把原来“七朵金花”改为“五朵金花”。1959年8月,《五朵金花》的剧本在《电影文学》上公开发表,获得一致好评。

  

  五朵金花剧照

  成为“金花”

  如何把寻找到的“金花”拍摄出来,使它成为银幕“金花”。中宣部和文化部将执导《五朵金花》的任务交给了刚从法国学成归来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王家乙。1959年5月,王家乙立即找来了剧本,又带着编剧赵季康及作曲家雷振邦一行五人来到大理看外景。在大理期间,王家乙面临着两大难题,一个是“电影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另一个是“谁能成为金花”。

  经过再三考虑,最终王家乙将影片的主题定为:“爱他们、爱他们生活的社会”。影片所有的情节都表现了新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寻找“金花”的过程中,表现好山好水好风光,表现人民公社农林牧副渔的发展,展现边疆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歌颂社会主义好的寓意全都通过画面展示出来。

  随后,王家乙带着大队人马在云南各个艺术剧团挑演员,发掘女主角杨丽坤的经过成为了一段佳话。“四朵金花”很快就确定下来,男主角人选也选定了莫梓江。只是戏中女主角却是费了好多力气也没个着落。王家乙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云南省歌舞团,看了所有在场的姑娘后,却没有一个中意的。正当他往外走时,一个正站在排练厅擦玻璃的姑娘引起了他的注意,就在这时,有人和姑娘打了个招呼,姑娘应声抬头,一张纯真质朴微笑着的面孔映入王家乙的眼帘。“就她了,就是她了!”王家乙高兴地叫起来。女主角就这样定了下来,那一年杨丽坤16岁。

  杨丽坤出生于云南省宁洱县磨黑镇一个彝族家庭,自幼喜爱文艺。1954年,杨丽坤被招进云南省文工团,她表演的《春江花月夜》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被评价为“好像一枝冰清玉洁、素心芳菲的芭兰”。杨丽坤在《五朵金花》中表演朴实、自然,分寸感把握得很到位,“把一个白族少女不加雕饰的美丽、稍带羞涩的大方,以及质朴中透露出的对生活、对爱情的渴望展示得惟妙惟肖。”

  “金花”飘香

  人物选定后,《五朵金花》正式开拍,经过4个月的拍摄,于1959年9月制作完成并送审,10月,《五朵金花》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片在全国公映。同时,《五朵金花》还开创了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新喜剧的类型,成为时代经典。

  电影用真实、热烈的艺术语言,让观众看到了少数民族群众对于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热爱,一幅延展的银幕长卷,记录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定格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经典时刻,同时也让云南的“金花”飘香海内外,余音绕梁。

  影片上映后,“金花”一下子成为模范的代名词和荣誉的象征,云南大理也借此开展了“千朵金花”“万朵金花”的生产竞赛活动。自1959年起,《五朵金花》先后在46个国家公映,创下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最高纪录。1960年,在埃及开罗举行的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上,《五朵金花》一举夺得最佳导演银鹰奖、最佳女主角银鹰奖,埃及总统纳赛尔还邀请杨丽坤前往埃及领奖,并亲切接见了她。如今,《五朵金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地久天长永相爱。”的电影主题曲依旧传唱。

  【作者 马颖娜系乐投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TOU SPORT历史文献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系2021年乐投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TOU SPORT院级重点项目《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云南实践研究》(项目号:YJ202102)阶段性成果】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