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祥:继往开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
时间:2023/7/6 17:01:10|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100多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回顾云南发展历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关怀指引下,云南各族人民秉持强国富民的迫切愿望和实现现代化的美好向往,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克服了发展中的种种困难挫折,从百废待兴走向百业兴旺、繁荣富强,使云南的发展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云南的发展实践,是边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具体体现。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云南的实践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并维护了新生的人民政权;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通过接收和改造官僚资本,统一财经工作,稳定了经济秩序,并着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在“一五”计划时期,云南实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建了新型民族关系,实现了云南各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云南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任务,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开始了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虽然经历曲折,但各族人民摆脱落后谋发展的初心不改,克服各种困难,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工商业,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改革开放旗帜,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在中央政策引领下,省委经过全面深入调研,作出了“云南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判断,提出了云南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战略思路,认为要从实际出发,调整产业结构,选准起步产业,发挥云南优势,走出一条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促轻工,依靠轻工积累资金,集中财力保证重点建设的路子。云南充分利用光热条件和热区优势,发展烟、糖、茶、胶四大支柱产业,通过发展周期短、投入少、税利高、见效快的轻工业,积累了一定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能源、交通、农田水利、教育和科技等事业,改善极为薄弱的发展条件,为全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云南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途径,在全国率先提出实行城乡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开放与开发结合、农工商一体化的“三结合一体化”的经营体制,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生产方式和经营体制向社会化、现代化转变;积极探索基础薄弱地区加快工业化的路子,进行了全省第二次经济结构调整,矿业、水电、旅游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工业化进程;不断探索适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战略,搭建起昆交会开放平台,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构建起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这一时期,云南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三大战略目标,确定了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通过综合性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使其占比达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以上;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支柱产业转型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云南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三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对云南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为云南发展绘就了美好蓝图。省委科学把握新时代新要求,深刻认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形势任务,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力打好防范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发展瓶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打好“三张牌”,初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土地制度为牵引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这一时期,云南紧紧围绕中央对云南“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引下,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全局,实现了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成就辉煌,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文化事业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成效斐然,开放发展新格局逐步显现,谱写出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云南实践的基本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云南的生动实践,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逻辑和核心要义。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引领下,边疆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和谐、稳定、兴旺、开放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道路。这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极大地提升了边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加速了民族地区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云岭大地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云南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在各个时期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从单一性生态建设,到彻底摒弃“先发展后保护”的老路,确立“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再到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下生态富民的发展道路,谱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进入新时代,云南立足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深入人心,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齐头并进,走出了一条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特色之路。2022年,云南省森林覆盖率达65.04%,十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优良水体比例达89.6%,十年提升了34.5个百分点。在农业领域,全省有机农产品有效证书数和获证经营主体数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在制造业领域,2022年以来,全省共培育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3家,其中国家级32家;绿色园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30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之路。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投入、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云南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生产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近五年来,云南省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0万人实现“挪穷窝”“斩穷根”,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全省74%左右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6万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60.21万人,近三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1500万人以上,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卫生健康、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坚持合作共赢,走全方位开放之路。改革开放进程中,云南抓住中央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的有利条件,把握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努力拓展国家交往渠道,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建设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到努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迈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南北双向开放”的新格局,互联互通不断提速,开放合作能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全省“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加快构建。加快建设包含自贸试验区、经开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保区和口岸在内的多层次开放平台体系,不断深化同各国经济金融合作,推动人文交流走深走实。云南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1325.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143.8亿元。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之路。云南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切实筑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率先在全国实施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战略,增强了少数民族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了各民族“各美其美”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意识。在“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实现了云南文化建设由“数量”到“质量”的提升和转变,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外文化交流亮点频现,促进了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打牢了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走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稳定之路。省委、省政府从多民族和各民族发展不平衡的省情出发,因地制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促进民族团结、支持民族发展、繁荣民族文化,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成功实践的生动典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民族团结生命线,以全面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精神家园同建、社会和谐同创为抓手,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持续巩固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民族地区特色产业迅速增长,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民生大幅改善,真正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现代化进程中,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得到了边疆各族人民的真心拥护。
三、结合云南实际,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云南新篇章
认清来时路,启航新征程。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引领下,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省情实际,立足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动谋划,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相比国内大部分地区,发展底子薄,成本高,空间小,能力弱,这是云南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约束、短板和弱项。云南省委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立足云南实际,聚焦瓶颈补短板,突出关键强弱项,深挖潜能扬优势,守牢底线保安全,凝心聚力促团结,抓实党建强保证,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奋力赶超,以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新突破,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进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保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聚焦补短板,着力提升发展水平。发展水平低是云南最大的短板。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以发展促民生,加快补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等短板,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扎实做好工业拓展转型升级、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旅游业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四篇文章,聚焦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和产业竞争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实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共同富裕路上不掉队。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抓好就业、收入分配、医疗卫生、“一老一小”保障等工作,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人民。
聚焦强弱项,着力增强发展动力。创新驱动弱、发展能力不足是云南最大的弱项。要把创新作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大抓科技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向改革要红利,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大力培育技术创新主体,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三年行动,聚焦重点领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建设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实施教育事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打好政策、待遇、考核、激励等“组合拳”,培养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持续增加各类市场主体数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三年行动和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持续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意见,不断提升与国内先进省区、周边国家地区交流合作水平。
聚焦扬优势,着力挖掘发展潜能。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把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壮大资源经济,做好资源高效利用,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技术,推动工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走现代化、设施化、高端化、高品质农业发展路子。壮大口岸经济,做强口岸产业。壮大园区经济,深入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把园区经济增长“发动机”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聚焦保安全,着力守牢发展底线。云南处于维护边境安全、国家安全的最前沿,生态环境、意识形态、经济领域、社会稳定等还面临着不少更为复杂的风险挑战。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进强边固防,依法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深入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河流、水系、黑臭水体系统治理,加快国家公园创建,加强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云南和法治云南,以农村地区为重点,深入开展基层普法专项行动,突出抓好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让法治深入人心,以良法保障善治。
聚焦促团结,着力凝聚发展合力。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推进全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优良传统,实施“石榴红工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加大对滇西北、滇东北等高寒山区和“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让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作者:乐投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TOU SPORT经济研究所 刘诗祥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