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袁跃萍、韩雨希:加强中缅边境地区中医药文化交流

时间:2023/8/24 19:08:05|点击数: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缅边境线长达2186公里,有世代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涵养了丰富的民族医药文化,成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瑰宝。在新形势下,加强中缅边境地区民族医药文化交流对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

  一、中医药文化的地位和价值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象征。2010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整体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包括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方面,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广泛性、整体性、多重性、创新性、稳定性等特点。中医文化是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古代哲学、儒家、道家思想文化的知识成就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中医传播的原动力和支撑力,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二、中缅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缅边境地区跨越经度和纬度都较广,海拔高度差异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总体降雨量较为充沛。特有的地域、气候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是中缅边境地区疾病观与理论形成、发展的土壤。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边境地区人民利用当地药物和本民族医药知识同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经过长期摸索、提炼、总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疾病观并用于医疗实践,指导临床,为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中医理论来看,中缅边境地区的民族医药认为,第一,疾病的发生与地理气候环境关系密切。地理、气候环境不同,当地物产、饮食结构、风俗习惯各异,从而人的体质不同,对外邪的易感性不同,所发疾病就有差异。因此,中缅边境的民族医药诊疗注重病人的居住地和气候环境等相关因素,辨证治疗。第二,疾病的治疗可以效法自然,取自于自然界中的药材对于治疗当地人的疾病有着独特的作用,一切有利的治疗方法,都值得在气候环境类似的地方进行推广,共同维护人类的健康。第三,疾病的发生发展不是一成不变,是动态变化的。疾病发生的年龄、体质、时间、地点不同,疾病的性质也会不同。疾病的诊断、治疗应参照诸因素而定。第四,人体与自然一样,由共同的物质组成。各种要素间要保持协调平衡的关系,这样才不致发病。如《中国佤族医药》记载:“自然界由天、地、风、水、木、火、石、气八种物质组成,每种物质都由神所赋予,都有其特性和作用,有其独特的规律,这种规律性不能改变,否则会导致各种物质间与人的关系不平衡不协调,会引发疾病。”由此可见,中缅边境地区民族医药的疾病观与医药、医疗基础理论同中医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缅边境地区跨越千年的交流交往交融中,以看得见、摸得着、行得通的方式传承和发展。

  中缅边境地区多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热,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这里山多林密,森林覆盖率高,动植物种系繁多,被动植物学家称为可与西双版纳媲美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丰富的动植物是民族医药的来源,利用当地的药材就可以满足当地人民的医疗保健需求。仅沧源一个县就有药材1000多种,常用药有400余种。植物药如:块根木兰、花椒、金线吊葫芦、刀壳树等;动物药如:螃蟹、蜘蛛、水蛭、螺蛳、蜜蜂、斑蝥、谷子蚂蚱等;矿物药如:石膏、食盐、钟乳石、硫黄等。中缅跨境民族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1997年出版的《中国佤医佤药》收载了270余首常用方剂;2004年出版的《常用防治疾病简易方法》收载了230余首;2007年出版《云南民族医药文化浅探》收载了近40首。由此可见,中缅边境地区独特的地缘优势和气候优势成为药方、药材产出的优越条件,为丰富中医药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三、加强中缅边境地区中医药文化交流

  中缅两国山水相连,血脉相通,千百年来两国不仅是亲密邻邦,两国人民更是以“胞波”相称的兄弟姐妹。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质朴感情,是奠定中缅关系的重要基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缅两国顺应时代潮流和本国利益,建立了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7年,两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并在此框架下启动了中缅经济走廊建设。2020年初,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缅时双方一致同意构建更为紧密的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更是将中缅关系提升至新高度,中缅关系进入了新时代,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必将更加深入,中缅各方全面认知、参与、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也必将有所深化。在新形势下,加强中缅边境地区民族医药文化交流对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实用价值。

  在中缅人文交流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与缅甸的地缘优势,抓住中缅边境跨境民族及跨境中医药文化这一独特优势,顺势而谋,乘势而上,加强中医药文化交流与合作,夯实中缅命运共同体基础,丰富中缅命运共同体实践。

  一是以中医药文化交流为重要抓手。中缅要进一步发挥跨境民族的积极作用,以中医药文化交流为切入点,通过政府和民间两个渠道开展交流活动,提升中医药文化交流层次,扩大交流范围,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是在政府指导下,通过规范交流合作机制带动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交流的深入持续发展需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完善的制度规范。需要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卫健委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鼓励通过民间层面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交流的内容,完善活动的方式,以制度规范保障中缅边境地区中医药文化产业良好发展。

  三是把中缅跨境民族中医药文化交流作为中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将中医药打造成中缅边境跨境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主阵地,以中缅边境中医院为载体加强中缅文化交流合作,互派医疗人员到中缅沿边地区的医院和相关医疗部门学习锻炼,促进民心相通,推动交流与合作。进而拓展中缅两国共建模式,推动中缅文明对话。

  四是以中医药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以药材交流和治病诊疗为基础的中医药文化交流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医药文化产业的交流,更有利于促进商贸往来,提升医疗技术交流,同时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让中缅“胞波”友情世代相传。

  (作者单位分别系乐投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TOU SPORT宗教研究所 袁跃萍、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韩雨希)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