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黄小军:科学把握省情内涵 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

时间:2024/2/4 17:27:40|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云南考察调研,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精辟概括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属于欠发达省份,加快发展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相互交织”、“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重大职责”、“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一个跨越”、“三个定位”和“四个突出特点”,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省情特征、发展阶段、目标任务、重点工作的深入思考和整体把握,是对云南全方位的把脉定向和系统的科学指引,极大鼓舞了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对新时代云南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新征程上,我们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四个突出特点”与“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之间一脉相承、相互贯通、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精准确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的坐标和方位,不断深化和丰富云南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近年来,云南深入推进产业强省建设,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制定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产业聚集发展有了新突破。2023年1—11月,全省89个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4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6.7%。图为曲靖市沾益工业园区有机硅生产项目。中共曲靖市沾益区委组织部供图 李春/摄

  牢牢把握“欠发达省份”的突出特点,深刻理解“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是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由于自然、历史等因素,云南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曾是全国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薄弱、短板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但客观看,不少发展关键指标仍然低于全国水平,2022年,云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国的72%,城镇化率为51.72%、低于全国13.5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排在全国第28位,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要补。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意味着云南要在保证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经济增长速度必须适当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才能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对于云南来说,欠发达和后发展仍然是最大的省情,加快发展仍然是最大的任务。新征程上,云南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产业强省战略、交通强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推进绿色能源强省、特色农业强省、文化旅游强省、有色金属产业强省、生物产业强省、质量强省和数字云南建设,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力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绣娘在屏边绣莉丰乡民族工艺制品厂门前 兰红光/摄

  牢牢把握“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的突出特点,深刻理解“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云南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4700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3.1%,有世居少数民族25个,其中特有少数民族15个、人口较少民族8个,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40个民族乡,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少数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长期以来,云南各民族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独特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守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牢牢把握发展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钥匙”,创造了民族工作的“云南经验”,形成了各民族团结和谐的“云南现象”,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云岭大地,示范区建设已成为七彩云南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多民族的省情,决定了民族团结进步始终是云南最重要的工作主题,民族关系始终是云南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新征程上,云南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载体,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方针,弘扬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守边固边工程,全力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丰富和发展“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新时代内涵。


  云南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洱海保护“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的嘱托,加大洱海保护治理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图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生态廊道上的龙龛码头。黄兴能/摄

  牢牢把握“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突出特点,深刻理解“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是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担当

  云南地处北半球低纬度高原地带,北回归线横贯南部,金沙江等六大水系纵贯全省,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76.4米,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性的气候特征塑造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美景,生态环境之美、江河山川之美、空间地域之美、生物多样性之美在全国独树一帜,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等多项生态环境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植物种类、动物种类及特有物种数量居全国首位,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生物基因宝库”,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同时,云南是生态环境比较敏感脆弱的地区,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保护任务十分艰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还存在不少挑战。

  对云南来讲,生态环境是最宝贵的财富,是转型发展、跨越赶超的坚实基础和突出优势。新征程上,云南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绿美云南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云南样板。

  牢牢把握“大通道和桥头堡”的突出特点,深刻理解“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推进云南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担当

  云南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与泰国和柬埔寨通过澜沧江-湄公河相连,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临近,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是“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交汇点。可从中老泰、中缅、中越三个方向直达印度洋和太平洋,联通14亿人口的国内大市场和24亿人口的南亚东南亚国际大市场。长期以来,云南与周边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在对外交往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逐步凸显,边境口岸、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开放形态的合作功能区建设步伐加快,云南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全面提速、经贸合作更加密切、人文交流日益深入。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新征程上,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设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推动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周边命运共同体实践,加快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努力打造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及环印度洋地区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

  作者:黄小军 乐投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TOU SPORT、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来源/作者:云岭之窗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