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专家视点

刘林:着力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

时间:2023/11/28 15:47:13|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闻媒体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党和人民的桥梁,是公共舆论的关键阵地,必须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因为种种原因,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还不够高,不足以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的重要抓手,公信力提升了,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就水到渠成。

  一、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

  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在百年党史中形成了一条明确的原则,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宗旨,以政治家的胸襟和气魄,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忠实记录时代的强音、历史的足迹、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1948年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提出了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基本观点,一是明确了党报的作用和使命,二是明确了调查研究作为党的新闻实践观,三是明确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四是指出党的新闻工作要走群众路线。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等单位调研时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只有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才能夯实新闻舆论公信力的政治社会基础。当前,我们的一些新闻工作者,存在对政治家办报原则认识不深的问题,影响了新闻舆论的公信力。一些新闻报道未能辩证处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以新闻工作者个人理解的党性进行框架叙事,似乎认为只要政治正确就万事大吉了,导致新闻叙事空洞肤浅,未能深入人心,没有发挥好引导人民的作用。更有甚者,这些片面的政治正确的新闻报道成了领导干部这样那样的“秀”,人民群众的作用只是“魔弹论”中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似乎只要领导干部一出场发言,人民群众就立即无条件地将其言行转化为社会实践了。另一些新闻报道未能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认知框架充满标语和口号,对客观事实的描述和问题的原因分析不足,未能充分地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刻画出来,自上而下的宣传观念突出,自下而上的社会建构不足,弱化了新闻媒体的桥梁作用而抑制了公信力。还有一些新闻报道贯彻群众路线不力。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求人民群众是新闻报道中的主角,中央多次强调新闻报道要多宣传基层一线的故事,但仍有不少新闻媒体领会不深,新闻中的主角几乎总是领导干部,弱化了舆论的社会性而抑制了公信力。

  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是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的根本保障。政治家办报原则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始终抓住“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原则,在新闻工作中牢记社会责任,服务人民。《劳动界》是党的优秀分子在1920年创办的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刊物,生动实践了政治家办报原则,新闻语言不仅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说出了劳动者的心里话,新闻叙事的主角是劳动者,读者来信中刊登了大量劳动者的心声,许多缺衣少食的劳动者如饥似渴地阅读《劳动界》,即使不识字的工人,也往往乐意购买一份报纸,《劳动界》强大的公信力和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至今仍是新闻媒体的标杆。今天,新闻舆论工作者要牢记初心使命,以政治家的胸襟和视野,学习《劳动界》的政治家办报宗旨,在新闻报道中多说人民群众的心里话。新闻舆论只有多说人民群众的心里话,才能有效地代表人民群众发声,才能维护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以强大的公信力将党和人民心连心地联系起来。

  二、群众路线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路线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新闻舆论工作中一定要坚持新闻的群众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新闻服务人民,对人民负责。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在1944年对晋绥军区《抗战日报》的指示中,毛泽东指出,不要忘记自己是给晋绥区的人民办报,并形象地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当前,新闻媒体公信力有待提高的情况与未能充分坚持群众路线有直接的关系。首先,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新闻媒体存在“关门办报”的倾向。这种倾向反映在新闻报道中表现为未能有效从人民群众的视角看问题,认知框架以正确的政治语汇构成,社会事实不是以社会意见而是以先入为主的政治观念进行建构,说出来的话尽管是正确的,却不接地气。一些新闻媒体就是在这种办报倾向中不断失去读者的,有的甚至到了难以维持生存的地步,更不能够以公信力承担起引导教育人民的作用。其次,有些新闻媒体因为贯彻群众路线不力而在“两个结合”方面做得不好。这类新闻媒体在宣传报道中充斥着教训人的口吻,教育人民方面做得过头而服务人民方面不足。新闻的群众性要求新闻产品要服务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和文化需求,教育引导功能的发挥是在服务功能中体现出来的,而不是将二者割裂开来。同样,提高人民群众素养的功能也是要通过服务功能来发挥,如果以官老爷或专业的腔调一味规训人民,也是难以发挥作用的。最后,新闻工作中群众路线实践创新不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变迁引发了利益多元化,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社会意见也日益多元化,新闻工作中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达给人民群众固然重要,但将人民群众多元的利益诉求和社会意见有效传达给党和国家同样重要。这就要求在新闻工作实践中要创新群众路线,人民群众不再是抽象的整体的,而是具体的多元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都要号准脉,找准方向,增加精确性。

  坚持新闻的群众性是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的必要条件。新闻产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唯有如此,才能符合传播规律,通过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和认知需求而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实现“两个结合”、发挥桥梁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新闻群众性和公信力的光辉典范。那个时期,革命任务的艰巨和群众文化素质的落后对于宣传文化工作是多么艰巨的任务,但都被创造性地解决了,解决的方法一是《红旗》《红色中华》等报刊一直为人民发声,报刊的观点不是编辑记者的个人意见,而是苏区人民群众的意见;二是组织群众集体读报,这种组织方式既改变了群众的社会心理,也通过次级传播最大程度上消除了小道消息或地下舆论的市场;三是新闻媒体对群众利益的维护和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从根本上保证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今天,新闻舆论工作者应牢记初心使命,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以新闻的群众性服务人民。新闻产品只有更好地服务人民,才能辩证地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才能将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有机结合,才能通过新闻舆论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更好地教育引导群众。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新闻舆论的公共性

  公信力是新闻舆论的生命力。公信力是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的前提,提升新闻舆论公信力的关键抓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新闻舆论的公共性。新闻舆论的公共性是党性和人民性辩证关系的结果,是新闻工作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和服务人民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明确的导向和规范作用,一方面告诉人们行为目标选择和行为评价的依归,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实践行为的再生产也生动具体地表达了民心民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新闻认知框架建构和事实报道是保证新闻舆论公共性和公信力的内在要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新闻认知框架建构是提升新闻舆论公共性的关键抓手。新闻报道总是在一定的认知框架内进行的,认知框架决定了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选择,决定了新闻叙事的方向、格调和观点走向,是新闻产品的灵魂。新闻产品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当前,一些新闻产品,尤其是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格调不高,制造了大量文化快餐,有滑向“娱乐至死”的倾向。还有一些新闻产品,尽管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或知识,但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认知框架进行建构叙事,所谓的独家视角一方面社会代表性不足,另一方面不利于不同社会意见的交流和共识的达成。时政类新闻产品报道手法单一,说教腔调突出,深度报道不多,对国家政策的宣传要求读者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才能深刻理解,同样是未有效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框架内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舆论的认知框架只有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上,才可以辩证地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在党性的原则下正视任何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人民性的原则下勇于为人民发声,大胆进行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的认知框架只有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上,才能处理好政治和专业的关系,讲政治就是要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达给人民群众与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传达给党和国家,追求专业就是要追求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有效性。新闻舆论的认知框架只有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上,才可以让人看得懂看得明白,以专业的观点和意见服务人民的同时教育引导人民,在潜移默化中以桥梁作用将党和人民心连心地联系起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事实报道是保证新闻舆论公共性的知识基础。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是新闻产品的生命,是公信力的根本。新闻舆论的事实是编辑记者在认知框架下人为建构出来的,同样的事实材料,不同的认知框架可以将其加工成不同的新闻产品,得出不同的观点或意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认知框架加工整理新闻素材的必要性有几个方面。第一,在事实和价值不能分离的前提下,建构新闻事实的认知框架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损害新闻的专业性,也并不影响事实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认知框架,有利于多元社会意见的交流和社会共识的达成。多元意见相互间的冲突是个需要正视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协调冲突的方法。不同意见不能以客观中立或专业的名义信马由缰,任意伸张己说而驳斥他人之非,不同意见交流的顺畅和走向建设性的关键就在于有一个共同的认知框架,价值观上的对立即使面对相同的事实材料,也往往走向意见的无谓冲突或不可调和。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认知框架有利于提升新闻舆论的公共性和公信力。当前,一方面新闻媒体数量众多,另一方面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通讯社”也导致了舆论的复杂性和碎片化,这就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主流观点发出有代表性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认知框架,将事实材料归纳在其认知和行为逻辑范围内,才能满足代表性的要求,才能成为公共的主流的社会意见和人们实践行为的参考。

  (作者系乐投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TOU SPORT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林)

来源/作者: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