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宗教学
时间:2003/8/12 9:54:07|点击数:
--江海度余生
"宗教学"的定义
宗教学,英文叫做Study of Religion.
作为一门学术研究,宗教学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欧美各国早就是一门显学了。欧美各国的综合性大学里如果没有 单设宗教学系,至少在人类学,神学,心理学或其他相关的专业里开几门宗教学课。宗教学与神学(Theology) 不是一回事。宗教学是一门"世俗学问",跟神学不相干。神学是在某个特定的宗教体系内研究神的本质,神与人的关系,信仰的本质等等。 宗教学研究的是宗教信仰的本质,宗教的来源(心理的,社会的,历史的等等),其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等等,宗教史也可以算在宗教学内。神话学我们也给拉进来了--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 可见,宗教学的研究范围比神学广的多。"神学"这个词本身来自基督教,当然是在基督教的体系内研究, 它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 和基本概念(concept) 用在同属一神教的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也还行,但用于其 他宗教,特别是东方宗教,例如佛教,就"牛头不对马嘴"了,因为佛教本质上是属于无神论的, "神学"这个词根本连边也挨不上。在佛教体系内,"佛学"差不多相等于基督教的"神学"。而"神学"也罢,"佛学"也罢,其方法和概念皆不适于更早期的宗教,比方说萨满教,巫术等。因此,宗教学另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概念和术语。研究对象基本上是"大小通吃",任何一种宗教信仰体系都是宗教学研究的对象。
特别要指出的一点是:宗教学的研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某种宗教优于别种宗教,也不是站在无神论的立场上反宗教。从宗教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宗教都是人类文化现像,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创造,都有研究价值。研究宗教是为了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它, 跟人类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一样。因此,研究者必须持超然立场,不应站在某种宗教的立场(包括无神论的立场)来评价研究对象。否则,搜集来的原始资料的价值 就会大打折扣。 我上面用"邪魔外道"这个词,已经犯了"忌"。当年若用这种词写论文,会被打回来的。当然,研究者也是人,偏见在所难免,但必须明白自己有某种偏见的可能性,并尽可能避免,以保客观。
"宗教"的定义
要研究宗教,首先得给它个定义。"宗教"的定义众说纷纭,难度不亚于给"恐怖分子"这个词下定义,单看个人的立场和研究角度。
"宗教",英文Religion, 意为"A set of beliefs concerning the cause, nature, and purpose of the universe; esp. when considered as the creation of a superhuman agency or agencies, usually involving devotional and vitual observances, and often containing a moral code geverning the conduct of human affairs." (Webster’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Religion" 一词来源于拉丁文"religio",意为:"concientiousness, piety", 再往下追,词源是拉丁文的"relig", 意为:"to tie, to fashion, to bind"。也就是说,"religion"也不过就是把个人与某种力量"绑在一起"的意思而已,没啥神秘的。上述定义属于对"宗教"一词的基本定义。算是广义的定义。
最早研究宗教的学者基本上不是基督教徒就是犹太教徒,其中还有神学家,自然很难避免从一神教的立场来定义,而排除多神教和巫术一类的早期宗教。我在读书期间,曾跟 我的一位犹太人汉学家教授讨论道教算不算"宗教",他一口咬定不算,而且,他认为中国根本没有本土宗教,唯一算得上是"宗教"的佛教是外来的,产生于中国的佛教禅宗也不算"国货"--典型的"狭义宗教观"。持这种观念者,至今仍大有人在,但在学术界已经没多大影响了。 现在宗教学者基本上对宗教采广义的定义,把巫术,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等等都归在"宗教"范围之内。但是,要想进入"宗教"这个范围也 必须具备几个基本特点:1。理论(Sacred writings, myths, symbols, etc.) ,2。崇拜仪式(Devotional rituals),3。信仰团体(Sacred community),4。崇拜对象(sacred objects or figures)。 宗教还有一个特点是:除了上述这些,它还是一种体验(experience)。 光躺在沙发上读圣经并不能使人成为一个"信徒",真正的"信徒"必须"体验"他所信仰的宗教。由于这一特性,有的学者主张研究者自身也应该有某种宗教体验,否则,研究者将很难真正理解研究对象。这当然不是说研究哪种宗教必须信它,而是选择体验某种宗教,比方说练练瑜珈什么的。
宗教的分类
早期的宗教学者中不少是人类学家。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不少学者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宗教现像,认为宗教的发展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进化 过程,以此思路把宗教分类为"原始宗教","多神教"(自然神教)和"一神教"。这种分类法所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界定如佛教,印度教这类的宗教?况且,把巫术一类的宗教体验称为"原始"也难免引起这些宗教实践者的反弹。到我啃书的年代(90年代初),宗教学界已经有所修正,通常把巫术一类的宗教称为"早期宗教"(archaic religions) 或 "氏族宗教"(tribal religions). 把基督教,伊斯兰,佛,道,犹太,印度等教称为"Institutionalized religions". 对宗教的分类己不再有高低之分,而是根据各个宗教本身的主要特点来归类。采用的术语也尽量"中立",比方说,不少学者不用通行的B.C./A.D. 来表示年代,而用B.C.E.(before common era) 和A.C.E.(after common era)。在宗教学里,诸如"迷信"这类的词也得"慎用",因为,"迷信"一词本身有贬意,通常指对某一事物不明原因的,不加怀疑的相信,并依此信念来生活。但是,对"迷信"的研究通常会找到它最初的原因,而且,这原因通常必须在放在某个特定的宗教系统内才能理解。对于不是这一系统的人而言,一系统中的"常识"可能就会被看成是"迷信"。对于宗教学学者来说,不加研究就下结论是大忌,这点对任何认真的学者都一样。另外,跟据对宗教本身体验的不同深度,在特定宗教系统里又有神秘 教(mysticism)和"大众信仰"(popular belief) 一说,伊斯兰教里的Sufism, 犹太教里的Kabbalah都属各自体系里的神秘教派。
宗教学的研究方法
由于宗教本身是一个庞杂的文化体系,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对宗教的研究方法也有多种,基本上取决于研究者本人对宗教的理解和研究的角度。主要的有几种:
1。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宗教的社会功能。
2。宗教史:用史学方法研究宗教现像,可以是某一个宗教概念的发展,某个宗教仪式的发展变迁,等等。比方说,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她的发展变迁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她在地中海一带各民族神话中辗转了好多年,"流浪"过程中不仅"神格"变了,连名字也变了几次。观音崇拜在中国的变化也是个有趣现像,"他"连性别都变了。人家民族宗教里都有美丽的"母亲神"(mother goddess), 咱们的"西王母"芳容实在登不了大雅之堂,性情也不怎么样,於是,咱们就给佛教里的一位好心肠的男菩萨做了个"变性手术",再加以神化,变成了中国的观音崇拜中的"母亲神"。
3。人类学的方法:这派出了几个大大的牛人, 英国的E.b.Tylor (1832-1917), James G.Frazer, 法国的Emile Durkheim, 还有Bronislaw Malinowski等。其中Frazer是研究巫术的泰斗,要想研究巫术,不先读他的Golden Bough门都没法进。
4。现象学的方法(Phenomenology): 这派也出了几个大牛人,诸如Gerardus van der Leeuw, Mircea Eliade等等。Mircea Eliade是这派的"高人",他是"宗教辞海"的主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他找出不同宗教中的共同之处(patterns)加以比较, 是个宗教学上的里程碑式人物。
5。心理学的方法:这派的大宗师是William James, 接下来恐怕就算C.G.Jung了。目前这派又分了些分支, 出现如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之类的学科。到底宗教心理学算宗教学还算心理学,各说个话。不过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http://www.apa.org/psychnet/ ) 里有个"宗教心理学"分支(http://www.apa.org/about/division/div36.html)。Holistic Counceling 近年来也开始有了市场。
这里提到的当然是高度概括的,要细分下来还有更多的"门派"。宗教是每个人,不管信不信宗教,都无法假装看不见的文化现象,自然发言的人不少,不管是思想家还是科学家,差不多有头有脸的都有话要说,也都说了不少,害我们学这行的光是想弄清楚谁说了些什么就得上不止一门课。
宗教学的意义
一提"意义"这个词我就想到文革,言必称"意义",还全是"伟大意义",实在是给"意义"伤了。不过,研究宗教的确是有点"现实意义"的。不管研究者最初的动机如何,结果是对宗教现象的"非神圣化"(demystification)。不说别的,光是指出某种宗教现象并非"独一无二"的就够让痴迷者丧气的了。还有,对宗教进行"象征主义"(symbolism)的研究,真能使许多盲从的宗教实践者动动脑筋--如果他们愿意动的话。举个现成例子:李洪志的那个"转法轮",根本就是对佛教中"法轮"的误读。佛教的"法轮"是个象征(symbol)," 转法轮"指得是佛陀在Deer Prak的开始传教。佛教为何以"轮"来象征呢?当然跟印度教里的"轮"的象征有关联。印度教有个大神庙里还真有个大大的石雕车轮形象呢,有人还对"车轮象征"进行了一番考证,说是跟亚利安人当时赶着大车的大迁移有关。又有人说是象征太阳。不管怎么说,"法轮"在佛教里是个象征,不是实物,老李把"法轮"做了字面理解,变成了神秘兮兮的东西,居然还有人信,也真没办法。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宗教,对那些貌似神秘的宗教现象,比方说"跳大神","附体","咒语"之类巫术就更是"解密"解得干净彻底。了解了,就没什么好神秘的了,也就不容易上当受骗。我之"百毒不侵"也就因此。读了不知多少千奇百怪的巫术和宗教仪式,大大小小的庙进过不少,见识过一个cult 进入trance的全过程, 学过一个犹太神秘教派中世纪时写的"密笈", 还认识一位现代巫术(wicca)的"大祭司", 早见怪不怪了。随便他玩什么,我差不离地都能指出他那玩意儿的来源,没准儿知道得比他还多。有人要想拿这些东西来唬我,我不反唬他就不错了。"知识就是力量",诚不虚也!
对宗教实践者来说,了解宗教的本质跟信仰并不矛盾。宗教信仰本身也有不同层面,每个人信仰的动机不同,对信仰的宗教的理解自然也不同。了解宗教使人成为"enquiring believer", 岂不比当个"blind believer"更好?
本坛的牛人太多,我在这儿拉扯了这许多,nerdy得不象话,希望别忙了半天,织了条"裹脚"。要是哪位闲来没事,一时兴起,想看几本这方面的书,本人"吐血推荐"以下几本:
Mircea Eliade: 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the Nature of Religion
C.G.Jung: Men and His Symbols
Joseph Campbell: Power of the Myth
我们这行的书有个优点:至少不boring.:-) 如果大家看了这篇"裹脚"后,还想了解点宗教心理学,那就"且看下回分解"吧。
2002.3.23
*本文参考了Mircea Eliade主编的"宗教辞海"。
来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