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哲学思想
时间:2003/8/12 10:02:36|点击数:
邓小平对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三大发展/唐正东(资料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和邓小平这两位历史伟人的经济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揭示了邓小平在经济哲学的主题、生产关系理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这三个领域中对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笔者认为,邓小平的经济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与当代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杰出理论成果。
邓小平的社会价值思想及其实践意义/郝立新(资料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京))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陈勇(资料来源:《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摘要:邓小平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和道德的关系,并把它运用于社会主义实际,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
论邓小平的大局观/王续添(资料来源:《教学与研究》(京))
摘要:大局观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内容。在邓小平的思维中,大局一方面具有绝对必性、惟一性和不可动摇性;另一方面具有相对性、时空局限性和可变性。在现阶段具体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稳定、沿海先发展和内地后发展、国家完全统一。其中,经济建设是大局的大局。而一切从大局出发,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大局是其归结点。大局观的实质是政治观,是邓小平政治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理论来源和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理论上,大局观对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内容的整合不可或缺,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大局思想中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在实践上,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论邓小平的创新思维与观念创新/时龙(资料来源:《前线》(京))
文章从三方面论证主题: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二、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要立足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创新问题上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领导者的创新思维和观念创新仍然至关重要。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创新观/彭海堂(资料来源:《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摘要: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激发社会主义的勃勃微生机,才能发挥社会主义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包括观念创新、道路创新、方法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社会主义创新必须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借鉴与独创相结合、敢闯敢试与慎重稳妥相结合、发挥领导骨干作用与调动群众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物质条件与发挥人的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邓小平视野中的制度问题--一种社会政治分析框架/杨百成(资料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京))
摘要:"制度"问题在邓小平视野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探讨邓小平视野中的制度,可以有不同的视点。本文认为有两个基本方面是必须把握的:第一、邓小平关于制度的基本思想,即他从不同方面对制度以及制度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阐述是怎样的;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确定,在邓小平的视野中,制度不只是通常使用的一般概念还是他运用的一种社会政治分析框架。本文试图结合这两个方面,并就西方政治学者有关观点的批判分析,分别?quot制度政治论"、"政治方法论"以及"制度哲学论"的角度对邓小平视野中的制度作一简要分析。
邓小平关于历史人物和历史问题评价的思想探析/陈正儒(资料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摘要:邓小平的一生一直处在复杂的矛盾斗争之中。在实践中,他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地处理人民群众与领袖的关系,客观公正、恰如其分地评价历史人物、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其中许多原则和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深化和补充,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理论根本问题的内在逻辑--兼论邓小平经济哲学的主要内容/魏胤亭(资料来源:《天津商学院学报》)
摘要:"什么是"与"怎样建"是一对基本矛盾,"怎样建"与"建什么"又是一对基本矛盾。从"什么是"到"怎样建"、再到"建什么",构成了邓小平理论根本问题的内在逻辑,也是邓小平经济哲学的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代意境之再思索/廖日文(资料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杭州))
文章从方面论证主题:一、要从现代思维的角度完整准确地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二、为胜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现代需要而提高主体素质;三、为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确立现代性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二--第一生产力论/黎之焕(资料来源:《广西大学学报:社科版》(南宁))
摘要:本文主要是证明"第一生产力论"是邓小平新政治经济学的两大理论基础之一。第一部分阐述邓小平把科学技术范畴引入政治经济学,是对西方经济学假定科学技术不变为前提的否定,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第二部分,通过"第一生产力"范畴的展开,揭示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在先、开路、定向地位和作用,为确立经济学研究生产力发展应以科学技术为重点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通过邓小平的5个推论,展示"第一生产力"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论邓小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想/庞跃辉(资料来源:《现代哲学》(广州))
文章从四方面论证主题:一、抓住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重视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需求,是邓小平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构新型的民主政治体制,是邓小平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一大杰出贡献。三、善于观察和把握当今中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掌握坚定的原则性和具体的灵活性,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是邓小平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重要原则。四、不同主体之间利益的统筹兼顾,讲求公平和追求效率的相互结合,允许先富与带动后富的辩证统一,是邓小平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重要策略。
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法/程美东(资料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文章分四部分:一、矛盾分析法;二、定性研究法;三、定量研究法;四、换位思考法。
试论邓小平"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实践哲学/王金全(资料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成都))
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李庆云(资料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成都))
文章分五部分:一、毛泽东、邓小平哲学反映了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哲学;二、毛泽东、邓小平哲学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及趋势,是真正的哲学;三、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真正的哲学;四、毛泽东、邓小平哲学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是真正的哲学;五、以真正哲学的态度对待毛泽东、邓小平哲学。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杨春贵(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京))
摘要:针对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本文论证了社会主义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来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应着重于对内因、对犯错误内容和原因的分析,总结经验既不要肯定一切,也不要否定一切;搞社会主义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须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最关键的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从实践上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光明的前景。
邓小平时代主题论的哲学思考/陈锡喜(资料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文章分三部分:时代主题问题的提出: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统一;时代主题的概括过程: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与时代主题相互关系的把握;形成时代主题的思维方式:对经济、政治、战争、革命之间相互关系认识的调整。
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逻辑体系/王政(资料来源:江汉论坛(武汉))
摘要:要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逻辑体系,必须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入手,因为这是确立共同富裕理论的前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迈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动力;提倡部分先富,是奔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目标的途径。
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的基本特征/宋开文(资料来源:江汉论坛(武汉))
摘要:文章认为,我国改革成绩巨大,就在于选择了渐进式改革道路。渐进式改革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从中国实际产生的正确道路。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实际、尊重群众、尊重实践是其基本特征。
从事实出发,从事实中求是--邓小平认识论思想中"实事求是"研究/陈新汉(资料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南京))
摘要:"事实"范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作为认识基础和出发点的只能在意识领域内,这就是事实。事实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呈现;事实在内容上与客观事物直接同一。哲学史上的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于认识到底是从经验出发还是从理念出发之争,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史上就表现为,认识到底是从事实出发还是从教条或"本本"出发的争论。如果说"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对事实的态度,那么"从事实中求是"就是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事实包括客体事实和价值事实,从事实中求是的认识活动就包括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从事实中求是本身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从事实中求是内含着创新。
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创造性内涵与历史地位/袁吉富(资料来源:济南市委党校学报(济南))
摘要: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理论是20世纪中国哲学所取得的两大主要成果。这两大成果的核心区别在于对实事求是思想理解上的变化。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创造性阐释,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贡献,也是邓小平哲学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根本标志。
历史哲学的现代发展--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夏文斌(资料来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京))
摘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与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有着历史的内在联系,两者的理论前提就是科学的历史哲学。
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余金成(资料来源: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津))
摘要:马克思主义包括方法原则、逻辑论证和策略理论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发展形态通常是从策略理论的变化引起的。邓小平理论的创新正是在策略理论层面形成的,但它同时要求逻辑论证方面的更新。后者关系到社会主义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是理论界面临的一项历史性任务。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与列宁的社会主义目的论/王基舟(资料来源:理论界)
文章分三部分: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今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二、"解放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明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三、"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周显信(资料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实事求是观的发展/武国友(资料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京))
"不争论"与"要辩论":孰是孰非?/蒋学模(资料来源:社会科学论坛(石家庄))
现实的哲学和哲学的实现--论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蔡祖鹏(资料来源:哲学研究(京))
邓小平哲学论纲/雍涛(资料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文章分三部分:一、邓小平哲学的性质和特点;二、邓小平哲学与毛泽东哲学的关系;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
论毛泽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观/张书军(资料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文章分三部分:一、实践的观点是毛泽东、邓小平哲学的最基本的观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二、探索自己道路的思想理论:毛泽东阐明社会主义建设的唯物辩证法,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功。
试论邓小平唯物史观的内容、特色及意义/汪汉昌(资料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文章分三部分:一、邓小平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二、邓小平唯物史观的特色;三、邓小平唯物史观的意义。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李胜章(资料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邓小平领导哲学的显著特征/平文艺(资料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文章分三部分:一、原则性--邓小平领导哲学的党性特征;二、求是性--邓小平领导哲学的本质特征;三、远见性--邓小平领导哲学的超常思维特征。
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的主流哲学/陈文泽(资料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来源/作者: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