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主要科研成果统计(论文)(二)
时间:2004/12/29 16:33:49|点击数:
2003年主要科研成果统计(论文)(二)
序号 | 题 目 | 作 者 | 出版、发表情况(出版社、刊期、时间) |
71 | 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前沿地位和服务作用 | 刘稚 | “亚洲西南大陆桥第六届国际会议”论文,2003年12月 |
72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中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 朱振明 | “亚洲西南大陆桥第六届国际会议”论文,2003年12月 |
73 | 进一步促进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伙发展 | 朱振明 | 越南国际会议论文 |
74 | 认识东南亚,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 | 朱振明 | 《印刷世界》2003年第1期 |
75 | 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 | 朱振明 | 《印刷世界》2003年第2期 |
76 | 菲律宾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 朱振明 | 《印刷世界》2003年第8期 |
77 | 金融危机后泰国经济的恢复 | 朱振明 | 《印刷世界》2003年第5期 |
78 | 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 | 朱振明 | 载台湾《投资中国》杂志2003年9期 |
79 | 云南构建东盟大舞台 | 朱振明 | 载台湾《投资中国》杂志2003年3期 |
80 | 云南基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的影响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 刘稚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
81 | 构建南北经济走廊,推进云南与次区域国家经济合作 | 刘稚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面向东南亚开放》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 |
82 | 关于跨界民族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 刘稚 | 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举办“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论文 |
83 | 论两个先锋队与党的先进性 | 肖飒 | 《云南日报》 |
84 | 创新精神与企业发展 | 刘阶群 | 《云南日报》 |
85 | 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步伐 | 李进参 | 《云南日报》 |
86 |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 姜若宁 | 《云南日报》 |
87 | 越南共产党对当代社会主义生存与发展的认识 | 肖飒 | 《学术探索》2003年第11期 |
88 | 论‘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实践意义 | 张秀芬 | 《研究 发展 创新》,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3年3月 |
89 |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 刘阶群 |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年7月 |
90 | 以创新的思路加快云南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 刘阶群 | 《云南小康社会研究》,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10月 |
91 | 对云南农民增收与就业结构转变关系和实证研究 | 宣宜 | 《学术探索》2003年12期 |
92 | 云县后箐乡案例报告 | 邹雅卉 | 《林业与社会》2003年第3期 |
93 | 越共“九大”以来革新开放的新进展 | 马勇 | 《学术探索》2003年第11期 |
94 | 东南亚工程承包和投资合作的市场状况与环境 | 马勇 | 《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7期、第8期 |
95 |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研究 | 马勇 | 省委政策研究室《信息与资料》2003年第5期 |
96 | 中国与东盟国家签署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协议 | 马勇 | 省委政策研究室《信息与资料》2003年第2期 |
97 | 云南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与对策 | 马勇 | 《云南社科要报》2003年第2期 |
98 | 从进出口商品看中越贸易的快速发展 | 马勇 | 《东南亚》2003年第4期 |
99 | 中国云南—越南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综述” | 马勇 | 《东南亚》2003年第4期 |
100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云南的影响及对策 | 马勇 |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1期 |
101 | 马来西亚穆斯林民族发展的趋势 | 马勇 | 《亚洲民族论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版 |
102 | 越南现行的外贸政策 | 马勇 | 《国际经济与贸易情况》2003年第8期 |
103 | 越南现行的外资政策 | 马勇 | 《国际经济与贸易情况》2003年第8期 |
104 | 丽江瓦莎毕公司与农户利益冲突调研报告 | 张体伟 | 《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5期 |
105 | 以社区为基础的资源管理研究综述 | 张体伟 | 《林业与社会》,2003年第5期 |
106 | 云南城市化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 康云海 | 《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
107 | 把亚麻产业发展成为继烟草产业之后的一个新兴支柱产 | 康云海 | 《社科要报》2003年第14期 |
108 | 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共管机制的建立 | 吴璟 | 《林业与社会》 |
109 | 沉重的生态保护 | 穆文春 | 《云南社科要报》2003.10. |
110 | 布朗族的森林观与森林农耕方式 | 穆文春 | 《生态经济》2003.11 |
111 | 诺贝尔文学奖之得失 | 蔡毅 | 2003年第5期《学术论丛》 |
112 |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 董棣 | 《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 |
113 | 云南50亿元产值产业发展研究 | 罗荣淮 | 《云南蓝皮书·经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
114 | 生态环境与云南藏族的文化适应 | 郭家骥 | 《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 |
115 | 瑞丽姐告边境口岸发展报告 | 黄光成 | 《2002-2003云南民族地区发展报告》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
116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发展报告 | 李向春 | 《云南蓝皮书·民族》,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
117 | 壮族“世外桃源”文化报告 | 李向春 | 《云南文化蓝皮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
118 |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发展报告 | 马青 | 《云南蓝皮书·民族》,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
119 | 简论普米族族源与人口变动 | 杨照辉 | 《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
120 | 茶来鼻祖 历久弥芬—思茅、西双版纳、林沧世界茶树原产地与世界名茶普洱茶申报世界遗产的再思考 | 史军超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
121 | 独龙江乡发展报告 | 李金明 | 《云南蓝皮书》,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11月 |
122 | 独龙江畔的冷水当寨 | 李金明 | 《中国科技纵横》,2003年8月 |
123 | 21世纪中国与日、印、俄战略关系走势探析 | 《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 |
124 | 云南经济增长的地区结构分析 | 陈铁军 | 《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
125 | 优化经贸投资环境,深化滇越经济合作 | 陈铁军 | 《东南亚》2003年第4期 |
126 | 欧美竟相保护农产品 | 《云南日报》 | |
127 | 韩国入关后大力扶持电子工业 | 《云南日报》 | |
128 |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 《云南日报》 | |
129 | 扩大对南亚开放 | 《云南日报》 | |
130 | 加快云南对外开放进程的思路 | 陈铁军 | 《云南日报》 |
131 | 加快冶金工业“走出去”步伐 | 陈铁军 | 《云南日报》 |
132 | 彪炳“正说”的魅力从戏说中脱颖而出的“走向共和”引发的历史反思 | 牛鸿斌 | 《云南日报》 |
133 | 云南利用外资开展加工贸易 | 陈铁军 | 《云南社科要报》2003.8 |
134 | 云南重点商品进出口发展 | 陈铁军 | 《云南社科要报》2003.13 |
135 | 云南应在中印关系改善中有所作为 | 《云南社科要报》2003.7 | |
136 | 云南服务贸易扩大利用外资对策研究 | 《云南社科要报》2003.9 | |
137 | 云南—缅甸—印度的民间贸易 | 郭穗彦 | 泰国清迈国际研讨会,2003,7 |
138 | 发展与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必然选择 | 王崇理 | 2003.9月昆明国际会议 |
139 | 中印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 王崇理 | 2003.11月参加深圳国际会议 |
140 | 云南与南亚地区的通道建设 | 王崇理 | 2003.12月成都国际会议 |
141 | 关于形成一个覆盖30亿人口的大市场的思考 | 王崇理 | 2003.12月昆明国际会议 |
142 | 珠江中上游地区与港澳粤合作 | 陈铁军 | 广州国际会议,2003年12月 |
143 | 中国的职业分化与社会分层 | 乔亨瑞 | 东京大学大学院重要论文集,2003年10月 |
144 | 日本与日本文化 | 乔亨瑞 | “云南先进文化论坛”中收录 |
145 | 汉族研究的人适于反思 | 李立纲 | “2003年昆明汉民族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
146 |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森林保护 | 郑晓云 | 日本东京国际会议, |
147 | 红河流域少数民族的水文明 | 郑晓云 | 第三届国际水历史大会,埃及,2003年2月 |
148 | 云南县域文化资源评估指标研究 | 王亚南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月 |
149 | 文化资源评估研究—“云南试点”项目实验报告 | 王亚南 | 《云南文化蓝皮书》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
150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王文成 | 《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1期 |
151 | 从输出到输入:宋代海外贸易中白银流向考述 | 王文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