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洱市民族宗教社会概述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辖1区9县(9县为少数民族自治县),总面积45385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普洱市民族传统节日有哈尼族十月年节、佤族木鼓节、拉祜族葫芦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
墨江县民宗局长(左)向乡镇颁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牌匾 赵德文/摄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普洱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顺应全市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充分发挥普洱文化资源优势,建设民族文化强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文化条件。
民族和宗教工作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关系到普洱的稳定和发展的大事。民族和宗教问题都具有“长期性”、“群众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民族、宗教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宗教政策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宗教政策的理解不断加深,以逐步增强其政策观念。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牢固,民族团结观念深入人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方式不断创新,效果不断增强。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完善。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热情地与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代表人士交朋友,为我市的民族宗教工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团结和谐稳定加快推进普洱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
二、普洱市民族宗教工作的时代性
民族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构建普洱市民族、宗教关系和谐新格局与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加深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程度,展现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新普洱,凝聚了民族、宗教工作的普洱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普洱经验的民族、宗教工作新时期发展道路。
全力推动新时期普洱市民族宗教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墨江太阳广场 赵德文/摄
(一)把握时代性,努力推进民族宗教政策前瞻性职能。普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民族宗教理论、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宗教工作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有关民族宗教工作的政策建议。一是研究提出协调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的工作建议,协调处理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中的重大事项,参与协调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工作,维护边疆团结安宁,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宗教关系和谐。三是研究分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方面的短板并提出特殊政策建议,协调配合有关部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参与协调民族地区科技发展、对口帮扶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有关工作。四是研究提出民族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特殊政策建议,帮助解决民族教育的特殊困难。管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翻译、出版和民族古籍的收集、整理、出版规划等工作。五是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巩固和发展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依法管理普洱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协会,做好新形势下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工作,促进宗教关系和谐。
民族团结示范那哈乡牛红村示范碑 赵德文/摄
(二)紧扣时代性,积极推进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普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要紧扣时代性,研究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利用民族团结月、周、日等民族节日,积极开展民族识别、民族成份管理等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对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管理工作,要进行具体指导和协调;监督检查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在民族自治县的执行情况,协调、指导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调研,提供经济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对普洱市发展规划进行研究论证,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普洱市社会经济协调有序发展。普及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鼓励各民族群众互动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三、普洱市民族文化发展愿景展望
普洱市作为云南省国土面积最大、生物资源最为丰富、少数民族最多、唯一与越南、老挝、缅甸三个国家接壤的地市,山川秀丽,风物神奇,历史悠久,文化绚丽,自然资源富集、人文资源丰富、优势突出、潜力巨大。普洱文化在云南文化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普洱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科学意义。
黑树林地区联防联调座谈会 赵德文/摄
鉴于此,普洱市民族文化发展愿景体现为:
(一)建立民族文化项目库,推动民族文化理论研究示范。编制实施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目录和规划,加强民族文化资源、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全力推进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建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进一步实施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工程,支持民族文化乡土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及传承,建设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充分调动民族文化传承人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促进普洱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推进民族文化资源转变为民族经济发展优势。
(二)重点挖掘,提升民族文化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的软实力。编制民族理论重大课题研究规划,编辑出版民族理论丛书。深化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研究工作,重点挖掘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历史和现实意义,彰显誓词碑精神在党性教育、统战工作、民族工作、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扩大誓词碑精神在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历久弥新的时代影响。推出一批具有普洱特点的民族理论成果。全面总结示范创建经验,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服务。
(三)加强文化交流,打造普洱知名文化品牌。建立民族文化对内对外交流机制,定期举办民族文化会展和文艺会演,实施民族文化走出去和请进来工程,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文化大通道。面向国内外打造一批独具普洱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精品,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广泛影响的民族节日品牌,展示丰富多彩的民族风土人情。搭建边境地区与境外相邻而居民族的文化交流平台。策划组织一批高水平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内打造对外文化交流知名品牌。
站在立足普洱,放眼云南,审视东南亚南亚的文化发展战略高地上,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普洱市民族研究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以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理论研究能够大有可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提升打造文化品牌,展现民族精神,努力打造资政、舆情、智库建设团队,把普洱市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内生动力,为全市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