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雍、乾三朝鼎盛时期,安徽桐城出了一对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父亲张英是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儿子张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纵横官场五十年之久。张英、张廷玉父子二人为官清廉,人品端方,皆官至一品大学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所谓“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门第荣耀,世不多见”,张英“六尺巷”、“张廷玉让探花”等典故也被传为美谈。

  张英曾给自己立下人生“四纲”,即“立品、读书、养身、择交”,并告诫后人:“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在他看来,读书乃是立身扬名之基石,更是护养心性之根本。《聪训斋语》开篇即指出:“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每见堪舆家,平日用磁石养针,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闲适无事之人,镇日不观书,则起居出入身心无所栖泊,耳目无所安顿,势必心意颠倒,妄想生嗔,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每见人栖栖皇皇,觉举动无不碍者,此必不读书之人也。”张英认为,养心贵在守静,而读书能够使人平心静气,尤其是读古圣先贤之书,可以明世间理,令人德性温和、行事循矩,即便无功名亦能恬然自处。人若不读书,闲来生是非,遇事易浮躁,处逆境不乐,处顺境亦不乐。在张英看来,“凡声色货利一切嗜欲之事好之,有乐则必有苦,惟读书与对佳山水,止有乐而无苦。”故而,通过读书来护养心性、增长道心,实乃“人生颐养第一事”。

  在读书问题上,张英强调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并始自始至终将护养心性作为读书之根本。张英指出,在读书过程中,要结合人生体验,反观自己,保持本心。常人难以忍受的种种不如意之事,通过读书,可以发现“古人拂意之事,有百倍于此者,特不细心体验耳”,因此,保持“平心静观”的豁达态度,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与“无穷怨尤嗔忿之心”,都将涣然冰释。真正的读书人,善于从经典当中捕捉“极平淡,却是极神奇”的人生道理,进而“循理安命”,“常全乐体”,果能如此,“便是圣贤路上人”。倘若读书只是为了贪多务博、寻章摘句,“自寻奇觅怪”,以表达新颖怪异的观点,此乃未足称道之学问末流。张英于此告诫子弟:“汝辈于此,极宜猛醒。”

  张廷玉幼承家教,十岁便能诵《毛诗》、《尚书》,十六岁回乡应童子试,被拔置县学第六名,二十九岁即擢进士第,被选授为翰林院庶吉士。三十二岁“蒙御试清书一等第一,授翰林院检讨”,由此走上了仕宦之途。在《澄怀园语》一书中,自幼饱读诗书、学而优则仕的张廷玉颇为感慨:“开卷有益,此古今不易之理。”聪慧过人且深谙读书之道的他特别强调,在读书过程中要保持安静平和之心,如此方能体会读书之妙,进而有益于治学。他曾要求子弟多体会诸葛亮《诫子书》中“静以修身,学须静也”的精微意蕴:“予尝以静字训子弟,今再益以‘静以修身,学须静也’二语,其中义蕴精微,非大有识见人不能理会。”在张廷玉看来,“吾人进德修业,未有不静而能有成者。”他还引周敦颐《太极图说》中的“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和《大学》中的“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来论述“静”的重要性。张廷玉认为,不独学问之道如此,“凡人耳目听睹大率相同,若能神闲气静,则觉有异人处。”他通过观察进而得出结论:“天下有学问、有识见、有福泽之人,未有不静者。”张廷玉身为三朝重臣,居官五十载而读书不辍,深谙“静”之妙处与难得。在《澄怀园语》中,张廷玉曾引用北宋理学家邵雍的诗句“静处乾坤大,闲中日月长”来说明“静”的重要性,并坦言“予一生好静,于此中颇有领会”。在张廷玉看来,“盖天下之乐,莫乐于闲且静。果能领会此二字,不但有自适之趣,即治事读书,必志气清明,精神完足,无障碍亏缺处。”大凡天下人最高境界的快乐,没有超过清闲并且安静的真乐。倘若能够领会“闲”和“静”这两字的真意,不但能够收获自得其乐、舒适娴雅的趣致,即便是兴办事业,读书作文,也必然能够志向境界高远辽阔,气息顺畅清晰明朗,精神境界完备充足,无障碍阻滞发生,亦无亏损欠缺之处。

  在《澄怀园语》中,张廷玉还特别告诫后人读书治学要严谨踏实、虚怀若谷。他引述理学家程颐谨慎对待著述的典故,以此教育子弟在著书立说问题上要精益求精、慎而又慎,“今之学者,偶有著作甫脱稿,而即付剞劂。亦知古贤人之用心否耶?”张廷玉尤其反对刻意标新立异,强调要保持平实的为学态度。在他看来,“凡人好为翻案之论,好为翻案之文,是其胸襟褊浅处,即其学问偏僻处。”故而,在读书治学过程中,要避免对于他人著作“恣意吹求,以炫己长”。在《澄怀园语》中,张廷玉频繁引用古人典故及相关论述,纵论古今但不逞己之长、妄议他人,可见张廷玉为人谦虚谨慎的一面,这也是其作为史家的本色所在。

  对于今天日益浮躁的读书人来说,张英“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张廷玉“开卷有益,静而能成”的读书观,仍不啻为一针清醒剂。事实上,唯有懂得守静者,方能真正体悟到读书之妙。静而读书,不仅能够涵养学问,增长经世济民的才干,更能护养心性,增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定力,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正是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在官场纵横辟阖而保持平常心的“奥秘”所在,也是张氏家族传统家风之精华所在。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5月22日学林版)

  作者系乐投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TOU SPORT哲学所研究员、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