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东盟研究中心主任素提攀教授访谈录
2017年6月13日,第五届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期间,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泰国研究所余海秋副所长对泰国顶级智库朱拉隆功大学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朱拉隆功大学全球网络研究中心主席素提攀教授进行了学术访谈,主要就推进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与深化滇泰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余海秋:上个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高峰会,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高峰会再次强调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的建设倡议,请问泰国对此有何反响与看法?
素提攀:对于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泰方始终持积极的支持立场。尽管巴育总理此次未能参与高峰会,但巴育政府通过多种公开渠道,明确表态将积极主动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程。这是泰国官产学各界的普遍共识,要积极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
泰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发展规划,其中的核心思路与一带一路高度契合,都希望通过创新提升产业结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要素分配,通过对外开放融入区域化与全球化。泰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瓶颈期,如果仅靠泰国自力更生,很难有效应对目前的诸多发展难题,特别是老龄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下降、基础设施投资不足、高新技术人才储备不足等。一带一路特别是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将为泰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战略机遇,在资本、市场和技术等方面协助泰国突破发展瓶颈。
余海秋:在您看来,中泰两国应如何共同推进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
素提攀:从目前来看,中泰两国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加强合作。
第一是加强智库跨国联合研究,为两国政府的政策对接建言献策。中泰两国政府高层有合作共识,但要从想法和说法,具体落实到做法,还有很多的具体工作和具体问题要解决。如果仅靠政府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将会面临诸多问题,包括体制机制僵化、人力储备不足、专业化水平较低等,有可能影响甚至拖延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的建设进程。因此,有必要加强两国智库的交流与合作,采取更为灵活、务实、专业的方式,开展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的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
第二是更有针对性的开展社会宣传,让更多的泰国民众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的积极作用。对泰国而言,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力还主要局限于官产学界,普通民众对一带一路缺乏直观的理解与认知。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将会深刻影响沿线地区民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得到民众的理解与支持,否则就有可能产生误解和摩擦。对此,有必要采取民众更加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更加贴近生活的宣传内容,更加多元的宣传手段,使泰国民众能更深刻的理解一带一路的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三是要做好重大项目的规划与落实,特别是样板工程的中泰铁路合作。中泰铁路合作一波三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是泰国官产学各界对中泰铁路的效益存在不同看法。事实上,如果仅就中泰铁路而言,要评估其成本-收益,很可能会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在泰国东北地区的人口密度和收入水平,并不足以支撑中泰铁路的建造营运成本。但是,如果以动态和宏观的视角来看,就会发现,中泰铁路建设将促进沿线地区的生产要素更有效的整合利用,从而在根本上激发中国西南地区、老挝、泰国东北地区的发展潜力,推动旅游、医疗、物流、电商、工业区建设等。因此,围绕中泰铁路合作,应当进一步加强可行性研究,提前做好规划,提高铁路的辐射效应,推动沿线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第四是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为引导企业参与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创造条件。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多元参与,企业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对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包括泰国在内的中南半岛国家还是相对陌生,从语言到文化习俗,从法律制度到行政管理,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有自行摸索,将会面临很大的成本与风险。因此,有必要开展跨国合作,为企业投资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工作,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
余海秋:请问您对进一步深化滇泰合作有何建议吗?
素提攀:云南是中泰合作的前沿门户,具有重要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加强合作。
其一是加强政策对接的体制机制研究。作为中泰合作一线,云南对合作中面临的问题与机遇都最有发言权,应当通过智库合作开展研究,为中央政府的政策对接建言献策。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推动建立的中国-南亚东南亚智库论坛,为此作出重要表率,何祖坤院长的倡议很令人钦佩。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智库合作进一步机制化和常态化。
其二是依托移动互联网,加强文化交流工作。云南文化与中南半岛各国的文化具有很深的渊源,通过文化交流将有助于深化民心相通工作。现在中南半岛各国的信息网络发展迅速,各国新生代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比例很高。通过云南文化的数字化、网络化、对象国语言化,将有助于各国新生代更加深入的了解云南与中国。
其三是重视对中国新移民的政府引导。近年来,中国人前往泰国及中南半岛各国的数量大幅增加,其中有不少的云南人。他们一方面为促进滇泰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一定不确定性。如果能更好的加以组织和引导,促使他们更好的融入当地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将有助于发挥民心相通的毛细血管作用,切实提高云南和中国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