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馆 半部史 ——走进云南文学艺术馆
时间:2024/4/3 10:15:14|点击数:
云南文学艺术馆全景 张彤 摄
古老神奇的彩云之南,是一片孕育丰富文化的沃土。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近期,《云南文艺简史》在昆明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在云南文学艺术馆陈展大纲的基础上,经过数年的整理、编撰、修改、增补和完善而凝聚成册的,完整呈现云南文艺发展历史,系统讲述了云南故事,弥补了云南文艺史的空缺。
2008年,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建设云南文苑。云南文苑包括云南文学艺术馆、云南文艺家之家(云南省文联)、云南文学院3部分,项目选址在昆明市广福路官渡古镇以东,宝象河畔,占地120.06亩。其中,云南文学艺术馆是云南文苑项目的主要功能部分,2009年立项,2010年奠基建设,2019年竣工。同年9月25日,在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辉煌70年——云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开幕之时向社会开放。10年建设周期,凝聚了云南省文联历届党组全体成员、主席、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各文艺家协会、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血、智慧和期盼。
云南文苑建设项目于2013年6月,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云南文学艺术馆是国内第一个将文学和艺术相融合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一座集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国际性于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面向南亚东南亚文化艺术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秉承传统文化、借鉴现代手段、汲取民族元素、独具人文特色的设计理念,整座建筑单体总长150米、高56米,分别代表云南15个独有民族和中国56个民族,造型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中国画卷,流畅、优美、舒展、大气。两侧两个画轴,分别代表文学和艺术;两个擎天柱,稳固地撑起了文学艺术的殿堂;曲线锥形的两画轴柱头,像节节竹,似千瓣莲,欲为文学艺术而盛开。整幢文学艺术馆外立面以浅米色石材为主,辅以玻璃幕墙、中国石柱作隔断,古朴中透出简约、现代中蕴含传统,浑然一体,庄重雅致。12尊石立柱,主柱的上方镌刻着彩云,代表12个艺术门类,下方为盛开的山茶花。醒目的中国红屋顶重檐攒尖顶斗拱,由八个面组成,高低错落,层层相扣,形成的56朵锦鳞状花瓣,象征着56个民族的团结之花。云南文学艺术馆左侧是云南文艺家之家(云南省文联),右侧为云南文学院,三栋单体建筑中间由艺术长廊连接为一体,形成一组总跨度260米,气势恢宏独具特色的云南文苑建筑群。云南文学艺术馆集收藏保护、展览展示、教育培训、对外交流、学术研究、游览参观于一体,其建筑面积56329.64平方米,地面共6层,地下2层,主要设有临展厅、云南文学展厅、云南美术展厅、云南书法展厅、云南摄影展厅、云南音乐展厅、云南舞蹈展厅、云南戏剧展厅、云南曲艺展厅、云南杂技展厅、云南电影展厅、云南电视展厅、云南民间文艺展厅、典藏书画精品展厅等专题展厅,集中展示各文艺门类精品力作,是名家名作的荟萃地。
2011年9月,云南文学艺术馆展藏品征集及陈列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规划,遵循陈展原则理念、按照陈展结构风格,梳理陈展内容亮点,先后召开了20余次不同规模的研讨会,形成了云南文学艺术馆《陈展方案》,征集展藏品。2012年12月陈展大纲通过初评。2013年10月至2018年,完成五次大纲深化修改。2019年8月组织讲解培训、召开新闻发布会, 9月正式对外开放。
云南文学艺术馆陈列,以云南近现代文艺发展史为主线,以各艺术门类特色文化为脉络、特色题材为主体内容要素,以“图文+实物+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讲述云南最精彩动人的人民故事、记录新征程史诗、讴歌新时代英雄、描绘新征程万千气象。
云南文学展览以时间为纵向,上自汉唐,下至当代;以传统文学史划分方法分为云南古代文学、云南现当代文学;以文学创作语言为分界线分别为云南汉语言文学和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按照前一种归类法,并以此体例维度,有针对性地突出各个历史时期云南文学的亮点和精品。如古代文学中堪称“高峰”的“云南史诗”和《云南丛书》;中国现代文学高山仰止的“西南联大文学阵线”“军旅作家群”和新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以及“昭通作家群”。如徐霞客、杨升庵、朱自清、闻一多、柯仲平、汪曾祺、张天虚、徐嘉瑞、冯牧、陆万美、徐怀中、白桦、彭荆风、苏策等古今知名作家;丹增、彭荆风、晓雪、徐剑、张长、黄尧、范稳、夏天敏、于坚、雷平阳等一批作家和诗人,以及优秀文学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全国新诗奖、全国短篇小说奖和鲁迅文学奖;李乔、杨苏、张昆华、饶阶巴桑等数十位少数民族作家和诗人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沈石溪、吴然等多位作家获得“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奖”。新时期的云南文学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美术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就诞生了史前文明“沧源崖画”和《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等不朽之作。近代,云南画家走出国门学艺,如李廷英、萧士英、廖新学、熊秉明、刘文清、刘自鸣等学成归来,对云南美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抗战时期,全国大师云聚云南,留下了精品之作,成为云南美术发展的高峰期。先后涌现了廖新学、许敦谷、梁书农、周霖、袁晓岑、刘华轩、江一波、黄继龄、张苇研、刘自鸣、王晋元、丁绍光、蒋铁峰、张建中、李忠翔、梅肖青、姚钟华等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美术家。当代云南画家继承传统,不断吸纳,在各个领域颇有建树,创新发展了“云南重彩画”“绝版木刻”,在中国美术界树立了重要地位,在世界画坛享有盛誉,呈现新气象。云南美术展,征集、遴选、收录了云南各个时期入选全国美展的代表作,整体呈现出云南美术的发展历史、创作风貌。
云南书法底蕴深厚,蕴含了春秋至三国的古滇文化、魏晋到中唐的爨文化、宋中叶至元初的南诏文化以及元明清以来的各民族文化,滋养了云南的书法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明代担当,清代钱南园、许弘勋,当代赵藩、袁嘉谷、周钟岳、李群杰、周善莆、尚文等历代大家。从现存的汉代《孟孝琚碑》、被康有为誉为“神品第一”的《爨龙颜碑》、“端朴若古佛之容”的《爨宝子碑》、昭通晋墓题书、唐袁滋题记摩崖石刻、《南诏德化碑》《王仁求碑》等书法艺术遗存来看,人文繁茂,蔚为壮观,是凝聚云南各民族审美理想的伟大艺术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既是云南珍贵的书法历史资源,又充分体现了云南悠久的书法文化历史,开创了云南书法艺术新境界。
云南是我国最早用照相机镜头记录生活场景的地方。以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摄影家方苏雅记录的最早的滇越铁路、昆明市井生活和云南风情摄影进入云南为起点。云南是摄影的富矿,造就了一大批著名摄影家如杨春洲、杨长福、杜天荣、朱运宽、鲍利辉、徐晋燕、石明、欧燕生等。他们拍云南、宣传云南,把云南大理国际影会、罗平油菜花节、元阳梯田民俗摄影节打造成为著名的摄影盛会,在文旅融合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云南音乐魅力无穷,从远古走来,璀璨辉煌,民族舞蹈纪形史神奇瑰丽,异彩纷呈的云南地方戏剧独具艺术魅力,云南民间文艺物华天宝,汇集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多元文化形态,异彩纷呈。
走进云南文学艺术馆,展开的是画卷,看到的是文化,触摸的是历史。相信,通过一代代人的接续努力,云南文学艺术馆一定会成为全国一流的文学艺术殿堂,人民的精神家园,将续写云南文艺史崭新篇章。
(作者系乐投体育(中国)官方网站,LETOU SPORT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研究员、云南文学艺术馆原(主持工作)副馆长 杨泠泠)
来源/作者: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张雪